孩子該上一年級了,各種焦慮(一年級家長如何緩解焦慮)
秋季開學臨近,不少準一年級新生家長在為孩子正式開始求學之路興奮的同時,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焦慮,家長該如何化解這滑鐵盧般的焦慮,和孩子一起開啟幸福的小學生活呢?連日來,記者進行了采訪調查。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家長: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
記者從懷化市第四人民醫院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了解到:近期,有20余名家長在醫院進行了心理咨詢,咨詢的主要內容為與孩子分離的焦慮與擔憂。
家住鐵北的劉女士坦言:現在孩子馬上進入一年級,她焦慮的情緒不亞于當年自己參加高考,焦慮的原因,一是孩子生活方面,擔心他下課后貪玩忘記如廁、忘記喝水,老師一上課他就想去上廁所;二是擔心孩子進入小一以后,班上學生比幼兒園多了一倍,擔心孩子上課因興奮不能遵守課堂紀律,思想開小差,或者講小話而被老師批評等……
市民張女士則擔心自己的孩子性格一直比較大大咧咧,說話比較直,擔心孩子上了小學一年級以后處理不好和同學之間、與老師之間的關系……
在記者隨機采訪的十余位小一新生家長中,80%的家長特別是母親多出現了焦慮的情緒,焦慮的原因多為擔心孩子不能適應小學生活、不確定孩子能否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系。
老師:隨時準備為孩子提供陪伴和幫助的支持性的環境
針對家長出現的這些擔心和焦慮,家長該如何化解呢?從事教育教學工作28年的懷化市宏宇小學副校長賀靈為家長支招。
她建議家長首先要做好心理健設,要有一個寬和的、不攀比的,隨時準備為孩子提供陪伴和幫助的支持性的環境。家長和孩子對話一定要保持接納和欣賞的態度。且要重視孩子在生活中的成長。幫孩子建立良好的規則意識和學習、生活習慣。在生活中自理能力更強的孩子,在融入學校生活中更容易擁有良好的感覺和在團隊中贏得優勢地位,自尊水平也更高,所以家長要盡可能地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提供自主成長的學習機會。
此外,賀靈認為,故事、童謠對兒童的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大量的陪孩子看書給他講故事,就能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想象力,理解力,同時構成了孩子的豐富知識背景,這才是學前最好的準備,也是一年級乃至整個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功課。
最后,她表示,入學前要做的準備工作還有很多,比如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給孩子準備上學的必備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帶孩子去參觀認識一下學校等等。最后,她推薦幾本適合入小學前看的繪本,比如《大衛不可以》《十一只小貓的故事》《聰明豆系列故事》等,讓故事來教孩子該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