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自閉癥(什么叫小兒自閉癥)
自閉癥(縮寫為ASD)起源于兒童早期,是一種發育障礙,而非精神疾病。它主要表現為語言交際障礙,社會交往障礙和反復刻板的行為。自閉癥的發病率高,病因復雜,治療困難,這些年自閉癥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自閉癥兒童的三種表現:
1.語言交流障礙
(1)語言發育遲緩或者沉默不語:很多家長因為這個原因,發現孩子異常才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2)回聲式語言:這個是自閉癥兒童的經典特點,非常常見。在對話是總是重復別人的話,比如你問“你吃飯了嗎?”,自閉癥兒童可能也會回復你“你吃飯了嗎?”。
(3)語氣沒有情感:如果與自閉癥的患者接觸過應該有體會,自閉癥患者的言語通常較為僵硬,沒有任何情感。
(4)創造新詞或代詞逆轉:在與自閉癥兒童對話的過程中,大多數兒童無法區分“你”和“我”。例如,當他們的父母問想要什么時,他常常會回答“你要……”。研究發現,在通常情況下,自閉癥兒童常常把自己稱作你,把交談對象稱為我,表現他們在交流時出現說者與聽者之間轉換對話角色的困難。
2.社會交往障礙
由于生理缺陷,語言和人格缺陷以及刻板的行為,自閉癥兒童難以與他人溝通,社交能力也不足。
3.反復的刻板行為
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我們所有人的表情和眼睛都有變化,而自閉癥兒童則沒有。他們無法通過語言或非語言手段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且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即使周圍有人,也很容易環顧四周并做自己的事情。
他們表現得很刻板,拒絕任何改變。他們可能會拍手,注視手并反復轉圈;他們只喜歡一種玩具,只能做一件事情,必須將物體放在固定的位置等。一般兒童喜歡的玩具或者游戲,自閉癥兒童反而不喜歡。
自閉癥的最佳治療時間是1至3歲,大多數孩子是在2至3歲后被父母發現沒有語言交流能力。因為孩子們早期的情感交流問題被忽略了,并且常常被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但是,我國現行的自閉癥干預體系并不完善,缺乏專業的診治機構。
早期,許多康復機構由自閉癥患者的家人自己經營,幫助他們的孩子和其他需要幫助的家庭,以及一些缺乏專業醫療資源的私人機構,因此治療水平不均衡。
隨著國家的重視,以殘聯系統為主的公立機構也才剛剛起步,缺乏系統性和專業性。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孩子讀書的問題,特殊教育政策,如“隨班就讀”執行上缺乏具體的實施辦法,大眾對此的接納度還不夠。
請嘗試去理解他們吧!患有自閉癥的小孩不是“不聽話”,而是“聽不懂話”,表現出的漠然與不屑并不是故意裝出來的,而是你的話在他/她們聽來根本理解不了。
雖然我國在自閉癥的認知、教育、康復和治療起步晚了些,但國家對自閉癥非常重視,出臺了非常多的法規。另外,全社會也越來越關注自閉癥患者,我們能理解自閉癥患兒家長內心的艱難,也正因如此,呼吁大家關注自閉癥患兒,關愛身邊的自閉癥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