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知道孩子抑郁(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克服厭學心理)
解決孩子抑郁厭學,父母首先要做到心知肚明、沉著冷靜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yǎng),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xiàn)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yè),家長你認可嗎?
孩子抑郁厭學問題是家庭的頭等大事,和健康受到危害一樣,抑郁厭學屬于孩子的成長出現(xiàn)了問題,而且是阻礙個人發(fā)展的重大問題。
解決孩子的問題,離不開父母的責任,父母是孩子的保護者,也是教育者和監(jiān)督者,因此法律上規(guī)定了父母是孩子的監(jiān)護人這樣特殊的地位。這個地位決定了父母被法律賦予了教育和管理孩子的神圣責任。
[下雨]我們從兩個方面來說明當孩子抑郁厭學時,父母為什么要做到心知肚明?
[下雨]首先從孩子意義厭學的原因上說,與孩子學習出現(xiàn)困難、玩游戲上癮、在學校不適應學校的紀律規(guī)矩、沒有培養(yǎng)起積極上進的學習態(tài)度,都有很大關系。而上述品質的培養(yǎng)責任在父母,父母應該及時了解到孩子學習的成績,學習的狀態(tài),游戲和生活的狀態(tài),如果沒有及時管控,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xiàn)問題,外在的表現(xiàn)就是情緒上不高興,消極失落,憤怒乖張。
[下雨]另一個角度上說,上述情況應該是屬于父母的管理失當,從這個角度上說,父母應該進行調整。調整之前要對自己的行為,孩子問題產生的原因,做到心知肚明,這一點如果不接受,不認同,不改變,孩子的改變,就無從談起。
也就是要想讓孩子改變,父母必須自己先改變。
[下雨]第二個方面是孩子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變,但是孩子本身不理性,對問題的認識達不到一定深度,自己也不想改變,因此需要制定一些措施來督促孩子改變這個改變的責任,也在父母這里,所以父母也要做到心知肚明。
比如說制定作息時間,制定做功課的時間,制定玩游戲的時間,并約束好這些時間,同時制定獎罰措施,如果做的好,就獎勵,如果做的不好,要懲罰。這些措施的落實監(jiān)督能否到位,全在父母的管控。也是孩子抑郁厭學,能否解決的關鍵所在。
所以,孩子抑郁厭學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的?應該怎么解決?父母應該怎么做?做父母首先應該做到心知肚明,如果你一頭霧水,又怎么去解決孩子的問題呢?
[下雨]父母對孩子抑郁厭學的原因肯定有一些自己的認識,而這些認識未必符合客觀實際,尤其是未必符合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所以要找原因才能制定有效措施,要想做到心知肚明,也一定要經過認真的心理分析。
[下雨]制定措施以及措施的落實過程,也有許多變化,因此父母也要相應的調整和改進措施。孩子有了積極的變化,要及時的獎勵、鼓勵,孩子出現(xiàn)強烈的逆反時,也需要有效的應對和及時的調整。
這個就像我們家人住院生病,住院治療一樣,我們要對家人的病情有相當?shù)牧私猓瑢Ξa生原因,治療方案,注意事項,預后護理等等都要有全程的了解。
[下雨]有了父母們對孩子問題的高度重視,對自己在調整孩子抑郁厭學問題當中的角色和位置認識清楚,做到心知肚明,才能夠沉著冷靜,這是解決孩子的抑郁厭學問題,也是解決所有孩子問題的基本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