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早上賴床不愿意上學(小朋友不起床賴床)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國慶放假7天,收假回來,大人、孩子都會有一定的假期綜合癥。
這不,有位媽媽說出了自己的煩惱。
孩子5歲,上中班,國慶收假第一天上學,早晨一大早就開始哭,央求媽媽能不能不去學校,再給他放一天假。連續哭了4個早上,差不多收假這一周,都在哭。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像這個孩子,明顯屬于”抵觸上學綜合征”。
連續放松好幾天,突然間又要重新回到緊繃的上學狀態中,很多孩子都會難以適應,因而出現抗拒上學的現象。
最典型的表現就是,磨蹭不肯起床,能拖一分鐘是一分鐘。
8歲的浩浩就是如此,這都收假一周了,但是起床時間還是沒能調整過來,每次都賴床,媽媽費力把他叫起來,然后急急忙忙的洗漱、吃早餐、磨蹭出門,伴隨著不愿意去學習的哭聲。
因為要先送孩子去學習,所以浩浩媽早上連續遲到了一周,被上司批評了不說,這個月的全勤獎是泡湯了。
浩浩媽說她要奔潰了,每次都像打仗一樣,急得想把他直接塞回肚子里去。
確實,叫賴床孩子起床,真的是非常考驗智商,孩子的各種鬧騰磨蹭,分分鐘能讓操碎心的老母親燃炸。
不恰當的叫醒方式,對孩子傷害很大
不少媽媽提到孩子賴床的事,都忍不住扶額感嘆太難了,孩子總是有各種各樣磨蹭的理由,自己就像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那樣,急得抓耳撓腮。
為什么叫孩子起個床這么困難?
除了放假期間”抵觸上學綜合征”外,還有就是孩子的作息時間被打亂,睡眠不足引起賴床,以及家長叫孩子起床的方式不對,導致孩子產生起床氣。
起床氣是身體從松弛到緊張的應激反應。
中國睡眠研究會信息科普部主任彭志平,表示:
“人在熟睡時被突然叫醒,全身的肌肉就會從松弛狀態立刻進入緊張狀態,分泌大量的生理激素,從而導致人容易發脾氣。也就是所謂的起床氣,有些人的起床氣甚至會延續到工作、生活中,影響到人一天的心情。”
同理,孩子的起床氣也會延續到他刷牙洗臉、吃早飯、出門,甚至一整天的上學狀態。
所以,這3種不恰當的叫醒方式,家長們不要再用了。
一、直接沖進房間大聲吼叫或責備
吼叫式起床,確實對孩子最有用。
但這個時候,孩子很可能會被大聲的叫喊給嚇到,而且長此以往會讓寶寶覺得,起床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娃的安全感也會降低。
二、直接一把掀開被子,或搖晃孩子
容易讓孩子受到不必要的驚嚇,破壞孩子的睡眠安全感。就算孩子”嗖”地坐起來,四肢也是僵硬的。
而且,現在天氣漸冷,也很容易讓孩子著涼,得不償失。
三、反復嘮叨不斷叫喚
唐僧念經式叫喚,不得不承認,這類方法風險較小,孩子聽煩了,自己就起床了……
當然也有可能,孩子聽著聽著繼續睡著了……
而且,如此反復,孩子相當于處于”被叫醒”-“迷糊醒來”-“睡著”-“再次被叫醒”的驚擾睡眠循環中。
被以上幾種方式叫醒的孩子,往往有較大的”起床氣”,并且會沖動易怒、心情低落、對待人事冷漠麻木等。
怎么有效叫孩子起床呢?
曾經有這么一個新聞報道,上海一位父親,7點看到兒子還在臥室睡覺,于是催促兒子趕緊起床去工作,但是兒子紋絲不動。父親頓時氣急敗壞,出去拿了一桶柴油回來,并用打火機引燃了床單。結果,這位父親被檢察院以涉嫌放火罪提起公訴。
這位父親太過極端的做法,既傷害了孩子,也坑了自己。
不要說孩子了,大人都有賴床的時候,如果孩子賴床,家長應該用比較恰當的方式來叫醒孩子,而不是采取比較極端對孩子有害的方式。
家長不妨試試以下5個小方法。
1、提前告知孩子起床時間及出門前的安排
提前告知,給孩子打個預防針,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
有些孩子賴床,主要是對時間認知不清晰。
比如每天早晨,孩子需要8:30到校,有很多孩子認為8:00起床就可以,因為他們多半只考慮從家里到學校的時間,而忽視了洗漱、穿衣、吃飯所需要的時間。
所以,前一天晚上就可以告訴孩子,明天幾點起床,起床后需要做哪些事,幾點鐘必須出門,不然就會遲到。
2、輕輕的摸一摸他的小腦袋或胳膊腿
摸腦袋或胳膊腿,屬于肢體語言刺激孩子起床。
同時,可以先慢慢打開窗戶和窗簾,讓外面的光線和新鮮空氣進入室內,人體對光線非常敏感,可以讓孩子從昨晚的睡眠環境中,轉換到早晨的起床狀態中。
3、 允許孩子賴床一小會,但要有原則
有育兒專家提示:人起床時,最好先睜眼躺十分鐘左右,再坐起來,有利于身體健康。所以,不要要求孩子在你下達指令的那一刻就彈起來。
可以提前5到10分鐘,柔聲地告訴孩子,他該起床了,以孩子接收到信息有反應為準。
如果他賴床,你可以告訴他,5分鐘或10分鐘再次過來叫他的時候,就必須起來。
如果孩子繼續賴床,錯過了時間點,讓孩子體驗一下上學遲到被老師責法的后果,他也就會知道賴床的危害了。
作為家長,自己一定要堅守原則,不能由著孩子,不然你下次說的就不那么有”權威”了。
除此之外,別做一些過激的行為,比如潑冷水等等。
4、美食刺激法
經過一夜的睡眠,清晨孩子的身體系統處于饑餓狀態,對食物的味道會十分敏感。
香味會通過孩子的嗅覺系統,給大腦溫柔的傳遞”該起來吃飯”的信號,孩子也會主動起床。
5、游戲刺激法
比如,比一比誰穿衣服快;看他和好朋友,誰先到學校等等。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讓一群6歲左右的孩子站在某個會議室門口,孩子一般很好動,因此他們并不能堅持很久。
但是當實驗人員告訴他們:你們是神圣的哨兵,你們現在需要保護里面的人的安全。
孩子們可以堅持半個多小時。
因此,家長可以讓孩子們將起床當成是一種游戲,讓孩子們在這種游戲中,把起床當成是一種樂趣。
寄語
賴床,最主要的還是沒有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我們可以在幫助孩子養成良好作息習慣上下功夫。
1、教孩子認識時鐘
買一個鬧鐘,教孩子認識時針和分針,加強孩子的時間觀念。
可以,跟孩子講與時間賽跑的故事,做與時間相關的游戲,讓孩子們感知時間的存在和流失。
時間長了,你只需要說一句幾點了,孩子就會意識到:哦,這個點是該做什么事情了。
2、培養孩子早睡的習慣
睡眠不足,會影響第二天的精神狀態,所以前一天晚上,要提醒孩子早睡。
睡前,不要讓孩子過度嬉戲奔跑,以免興奮過度,或批評責法,導致難以入睡。
3、提前準備好第二天的物品
前一天晚上,可以跟孩子一起收拾他自己第二天需要帶出門的東西。比如,作業本、水杯等等。
既可以節省第二天早上收拾的時間;又有個儀式感,讓孩子意識到,明天是需要早起上學的。
讓孩子幫忙一起收拾整理自己的東西,孩子也會有種成就感,更樂意參與其中。
家長要有耐心和信心,凡是不可能一蹴而就,培養一個好習慣,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你們家孩子是否賴床呢?你又是怎么叫他(她)起床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