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越好,孩子越優秀!(怎樣的家庭教育孩子會更優秀)
◆ ◆ ◆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01
多年前看過一篇文章,作者是著名作家劉墉之子劉軒。
這篇文章之所以吸引我且多年后還清晰地印在我腦中,是因為它有一個出乎意料的標題,叫《劉墉:兒子,你給我考個零分》。
考零分?!
劉墉這是情急之下的氣話嗎?還是一時口誤?為什么讓兒子考零分?為什么這樣無理的教育還能培養出劉軒這個哈佛高材生?我實在困惑。
文章慢慢看完,我不禁佩服起這個被稱為溝通青少年心靈的專業作家,城會玩。
劉墉&兒子劉軒
進入中學后,一向是“別人家的孩子”的劉軒開始變得叛逆,成績也一落千丈,變成了雷打不動的C。當時的他極度厭學,成天幻想著有朝一日變成像舒馬赫那樣的賽車手。
劉墉忍不住找兒子談話。不料兒子卻嘴硬:“舒馬赫是我的偶像,他像我這么大時成績也很糟糕,他還考過零分,現在不照樣當了世界頂級賽車手?”
劉墉聽了壞笑:“他考零分,當了賽車手,可問題是你總是考C,你有本事也考零分啊。”
劉軒一聽,零分有什么難啊!我就考個零分給你看看!
接著他和父親打賭,如果考了零分,以后父親就不許再干涉他的學業。但前提是,每一次考試,卷子都要答滿,不能放空。
最后劉軒發現考零分和考滿分一樣難。因為只有知道哪個選項是正確答案,才能保證自己考零分。
努力了整整一年,他終于考到了第一個零分。那天,劉墉親自下廚祝賀自己的兒子考零分,并說:“有能力考到A的學生,才有本事考出零分。這個道理你現在應該已經知道,不過我是早就計劃好了,你被我耍了,哈哈哈……”
劉墉父子&節目主持人
02
相信從事教育行業的人都對這句話深有體會: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身上,都有其父母的影子;同理,每一個問題學生的背后,都有其家庭教育的缺失。
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后,便啥也不管,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殊不知,家庭教育的作用遠大于學校教育。
為了培養優秀的孩子,他們把孩子的周末塞滿了各種培訓班、補習班。然而,就像俗語說的,“養魚重在養水,養樹重在養根”,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氣質和修養的培養至關重要。因此,父母也是需要成長的,只有親子雙方共同努力、共同學習,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
舉個小例子,鄰居家有個小女孩今年讀四年級,成績差,且厭學。她父母最頭疼的是這孩子總無法專心做作業,寫5分鐘,要跑到客廳玩20分鐘,再回房間繼續寫。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考試也常因為粗心大意,丟了許多分。她的母親常念叨:“我們家這孩子,人人都夸聰明,就是不愛學習,大概天生不是讀書的命,實在沒辦法。聽說她同學小筱每天晚上花一個小時就把作業都搞定了,完全不用人操心。唉。”
后來,我才發現,這女孩每晚寫作業的時候,父母都在客廳打牌、看電視,小孩子受不了那么大的誘惑,心里覺得不公平,大家都在玩,憑什么要我一個人埋頭寫作業,太苦了。加上父母總是劈頭蓋臉一頓罵,久而久之,女孩越來越厭學。
而同學小筱的父母,每到孩子做作業的時間,就在客廳里看書,寫字,陪著孩子靜下心來學習。孩子看到父母也在用功,便認為學習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03
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父母和小女孩的母親一樣,希望孩子好,卻沒有發現自身的問題,或者不知如何教育、引導孩子。
一直以來,十點君也在后臺收到過不少讀者的留言,要求我介紹一些和親子教育有關的書籍。每一回,我都會給大家分享劉墉的書。
最近,劉墉出了一套勵志親子系列三部曲《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花了兩天讀完后,我決定隆重推薦給大家!
為什么選擇劉墉先生的書呢?
首先,在劉墉三十多年的寫作生涯中,他記錄了不少自己和兒子女兒互動的經歷。他針對兒子和女兒,因材施教,總結了許多有效的育兒理念和方法。不管你生的是男孩、女孩,還是兒女雙全,讀他的書都是ok的。
其次,眾所皆知,劉墉先生有一對非常優秀的兒女,說明他的教育方法是卓有成效的。
他的兒子劉軒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茱莉亞音樂學院的高材生,散文專欄作家及主持人,演講、音樂、時尚、娛樂達人,是臺灣地區知名的跨界優質偶像。
他的女兒劉倚帆比哥哥小了17歲,從小學到初中畢業,學業成績全A,14歲便以優異成績獲美國“總統獎”。2007年更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美國常春藤盟校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
再者,劉墉的文風溫和親切,內容通俗易懂,活潑有趣,不似教育理論書那般枯燥。家長讀,能夠有效學習劉墉教育子女的獨特智慧,提升做優秀父母的教養能力,青少年讀,更可以從中吸取成長的正能量。
不論對于家長還是孩子,要想過上幸福的人生,獲得成長,遠比獲得成功更重要。那么,成長的關鍵點有哪些?
對于家長來說,成長是認識孩子成長的特點,懂得愛育的真諦,掌握正確的溝通方法,將自己的處世經驗以及人生感悟展示給孩子。
對于孩子來說,成長是學會為人處世,掌握成才的各項技能,獲得健康的心理、心態。
于是編輯們確定了愛育、處世、人生、親子關系及溝通等為這套書的主題,并對劉墉老師浩如煙海的作品進行了細致篩選。經過進三個月的反復打磨、刪補,三本以《劉墉談愛育與成長》《劉墉談處世與人生》《劉墉談親子關系與溝通》的目錄才得以成型。再經過劉墉先生的確認,這三本書才得以正式進入出版流程。
這三本精心編選的書,不僅覆蓋了劉墉三十多年文字創作生涯中涉及親子教育的方方面面,又重點突出親子教育中的難點與特點,是目前為止劉墉先生作品中最全、最精的一套作品集。
《劉墉談愛育與成長》
這世界上,最難了解的是愛,給人最大壓力的是愛,造成最多問題的是愛,影響最深的也是愛。
愛很重要,但愛的方式錯了,反而會害了孩子。在這本書中,劉墉會告訴你,如何用一些小技巧讓孩子在愛育中成長。父母不僅要強化孩子良好的思考與行事的習慣,更要懂得讓孩子“樂讀”。因為education是“愛到開心”啊!
在此摘錄一段劉墉寫給兒子的話:
當你小的時候,我跟你打球從不讓你,因為我希望你比我更強壯;當你上高中的時候,我要你去遠在曼哈頓的史蒂文森就讀,因為我希望你獨立。當你進哈佛的時候,我要你自己選擇科系,因為我希望你決定自己的未來;當你拿到碩士時,我任你休學一年跑去阿拉斯加,因為我希望你自由 。而今,你做什么我都支持,因為我希望你快樂。你快樂,我就快樂!
《劉墉談處世與人生》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認為,情商比智商更為重要。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智商只起到20%的作用,剩下的80%取決于情商。
常言道:人情練達即文章。“練”是熟練,是成熟,是知道什么可以問,什么不必問;“達”是通情達理,為自己想,也為別人想。
在這本書中,劉墉會從處世、獨立、自我、人生四個方面談如何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
《劉墉談親子關系與溝通》
在一段和諧的親子關系中,父母的話,孩子樂于聽;孩子的話,父母懂得聽。
高質量的親子溝通對于孩子建立與父母之間的信任感、安全感都至關重要。只有懂得用合適的溝通方式,父母們才會有機會了解孩子成長的需求、優勢、弱點,了解他們的真實意圖和想法。
在這本書中,劉墉會從自身中西結合的獨特的家庭教育出發,與家長分享如何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如何與孩子溝通,教給孩子溝通的技巧,從而幫助孩子獲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