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級孩子偷拿家長的錢,說謊,應該怎么教育他(小學六年級的孩子撒謊偷錢)
家長很重視這件事,是很正確的,從這件事開始,孩子就要進入青春期了,叛逆很快就要到了。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孩子偷偷的拿家長的錢,要搞清楚背后的原因,從孩子的個人情況、家庭教育的情況進行分析,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偷拿東西、說謊等行為被稱為青少年的問題行為,這些行為妨礙孩子人格的良性形成、身心健康,給家庭、學校、社會帶來某種麻煩。
偷拿錢不告訴家長、說謊是堅決要制止的。
某種行為的背后一定有想法的支撐,相同行為有各種不同的心理原因,所以要針對不同的原因進行對癥教育或者矯正。

家庭情況:
1、檢查和反省一下,夫妻之間關系是否有變化?家庭是不是有些情況發生了變化?讓孩子不適應。
有個6年級的學生最近學習成績下降,老師說他上課扭來扭去,坐不住,學習成績下降,尤其是作業好多題目不會做。
要知道他在5年級的時候還是一個好學生,學習成績不錯,上課聽講很認真。
家長也認為孩子有問題,在家不聽話,“欺負”妹妹,生氣了就關進房間不出門—–家長和老師都很頭疼。
我們是不是覺得孩子有問題?其實孩子問題行為的背后一定有原因!
經過心理老師的幾次輔導,了解到,家庭這個時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父親失業了,家里的經濟一下子拮據起來,母親變得焦躁,情緒發生變化,夫妻二人常常吵架、打架,兩個孩子嚇得哭,
孩子受到了影響,他很焦慮,對家庭的變化無所適從,學業上的下降,作業完不成,不聽話,欺負妹妹等等都是他焦慮的表現。
不全是孩子的問題,是孩子在替父母焦慮啊!
家庭做出調整,自然孩子也會變化。
2、家庭教育要反思一下,孩子現在上6年級了,是否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進行了調整。
6年級的學生,已經進入了青春期,自我意識增強,從以前的“媽媽說的”、老師說的”變成“同學說的”了,同學、朋友在他的生活中占據更重要的位置,也希望有更多的自由度,更多的掌控自己的方便,“自己說了算”是他現在的心理。
如果我們還把他當作6歲的孩子看待,管的多,限制的多,他就會悄悄的反抗一下,他偷拿錢就是這種情況。
了解孩子的情況:
1、拿錢后做了什么?和孩子談一談,也許他需要做什么,家長沒有同意,而他又特別想要。
一個孩子,因為一個小朋友帶了一款時尚的手表電話,小伙伴圍著一起看,而他也想有一個,但是父母怕孩子上課分心,沒有買,孩子實在按耐不住,偷偷的拿來了家長的錢,買了一個,雖然錢并不貴,但是,孩子想在同學中展現自己的魅力,也想贏得大家的夸贊。
遇到這樣的事情,可以把手表作為獎勵,激勵孩子好好學習,延遲滿足孩子的心理愿望。
孩子長大了,有些愿望我們還是要考慮一下的。
2、如果孩子不肯說,就要和他的同學、老師了解一下情況。
偷拿錢是不是去了網吧,是不是做了一些“壞事”?
建議:
1、調整對6年級12歲孩子的教育方式,考慮到孩子的心理特點,給孩子一定的自由。
2、可以設立孩子的零用錢賬號,讓孩子管理,每筆怎么用,如何用,向家長報備,這樣也能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
3、從6年級開始,孩子就進入了青春期了,多和孩子交朋友,多和他交流,溝通,避免初中后,逆反期的到來,更加麻煩!
4、推薦家長要看看育兒的教育書籍,
可以只買12歲的孩子那本書,《你的12歲孩子》,這是心理學家經過40年的研究成果,有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