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很關鍵,成績分水嶺(如何面對初二這個分水嶺)
我國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在一至九年級孩子們存在一定的競爭,卻不是淘汰式的,總體而言沒有什么壓力,尤其是教育部明確中小學校“不得公開學生個人的考試成績、名次”后,就更加無憂無慮了。但到了義務教育的收尾階段,學生們將要面臨中考的問題,迎來人生中的第一場淘汰賽,無論家長還是學生都要倍加留意。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教育圈有句諺語:“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意思是在初二之前,學生們的學習成績相差不大,上了初二開始拉開差距,最終影響中考表現。所以,初二是學生成績好壞的“分水嶺”。初二“分水嶺”現象出現的原因:
1、學習難度增大
小學到初一的學習內容簡單,以“知識的簡單應用”為主,靠簡單地多做題練習就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而從初二開始,教訓內容增加,各科難度有所增大,尤其是數學中的幾何概念,需要空間想象力,非常抽象,思維方式由以“形象思維”為主,變成以“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為主。如果仍按照以前的方式去學習和思考,變得力不從心。
2、“青春期”的煩惱
從生理上講,初二年級學生年齡正處于青春發育期,他們的身體正在進入快速發育的階段,體內激素的變化讓他們情緒不穩定,不僅更容易焦慮,也更容易沖動。很多學生開始對異性特別關注,注重穿著打扮,與異性交往過密,出現分心。特別是女生,生理的變化也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導致不能專心學習。
如何幫助孩子跨過初二“分水嶺”?
作為家長,一方面要加強孩子青春期教育和引導,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寬松的家庭環境,使孩子正確對待自己生理上的變化,坦然地迎接挑戰;另一方面要根據學習內容的變化,指導并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從三方面著手:
1、預習新增學科
相比初一,初二新增加了物理科目,學習難度不小,提前預習,了解課本中的核心知識,適應思維轉化,在升初二時可以輕松適應學習難度和學習思維上的變化,跟上教學節奏,從而提升學習水平和信心,對總成績的提高也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另外,初二的數學難度也增大不少,也是預習的重點。
2、提前樹立中考概念
很多學生和家長都是到了初三才開始復習備考,最終的結果就是時間不根本夠用,中考成績不理想,甚至與普高失之交臂。所以,幫助提前樹立中考概念,建立備考意識,將中考這個目標設立在孩子的學習計劃當中,循序漸進地實施目標計劃。
3、查缺補漏,鞏固知識
學習尤其是理科學習具有連貫性,前面的知識點存在漏洞會影響后面的學習,從而出現偏科甚至對其他學科也產生消極影響。所以,在初二之前鞏固初一所學的知識尤為重要。
初二只要掌握好方法,調整好心態,成績不僅不會“跳水”,還可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