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孩子學會自律(引導孩子自律)
“寫作業10分鐘,玩手機1小時,寫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但總得我反復提醒!真令人惱火!”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我覺得孩子每天都過得毫無計劃,沒有一次放假能提前完成作業的,天天不是玩手機就是看電視?!?/p>
這個暑假,因為“雙減”政策的落地,因為疫情防控形勢的嚴峻,父母真的是為居家的孩子操透了心。
不能上輔導班,不能去特長班,孩子就如逃出如來佛手指的孫猴子,除了玩手機、看電視,真的是一刻不停地作妖。
好不容易快要開學了,但暑假作業卻還有大片空白,2個月,就這么點作業,竟然還要到最后關頭挑燈夜戰。
孩子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和娛樂時間,與年齡有一定的關系,但最關鍵的是缺乏時間管理能力。
而總是被學習任務支配,在父母老師的督促下成長的孩子,因為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學習效率也會遠遠遜于那些自控能力強的孩子。
那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做到重要的事情早安排呢?
作為有20年教齡的班主任,作為一名時間管理的倡導者,我有4個秘訣:
1 寫下關鍵角色
因為社會關系的不同,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扮演著多重角色,而對某個角色的重視程度,也決定著我們做事的態度和花費的時間。
所以,想培養孩子的掌控感,可先讓他拿出一張紙,寫下自己的關鍵角色。
例如,家庭中的角色,兒子或女兒,孫子或孫女;學校中的角色,學生,班長或組長、課代表等;社區中的角色:志愿者……然后由角色制定本周的目標和具體事務。
具體來說,假期中,作為兒子或女兒,需要適當做一些家務勞動,幫父母減輕負擔;作為孫子或外孫,要適當陪伴老人;作為學生,需要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作為志愿者,要參加一些社會活動等等。
2 確定重要不緊急的事情
角色多樣,由此產生的責任和任務也比較繁瑣,想要完成,我們要學會按照緊急和重要程度,把一天要完成的任務分為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四類。
先看,你家的孩子有下面這些問題嗎?
還有兩周就要開學了,假期作業還幾乎沒寫;明天要在班級群里分享讀書感悟,書還沒讀完,不等不挑燈夜戰;同學突然邀請去打籃球,作業明天再寫吧……
每天都在處理這些緊急事務,它們的范圍就會變得越來越大,最終占據孩子的全部時間。這就像沖浪一樣,來了一個大問題,把孩子從沖浪板上打到水里,好不容易爬上去了,但是下一個問題又來了,于是又重重地摔了下來。
德國大詩人歌德說:“重要之事決不可受芝麻綠豆小事牽絆?!?/p>
忽略那些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孩子看起來很忙碌,但事實上忙的都是瑣事,效率非常低。
所以,想要提高效率關鍵在于找到那些重要不緊急的事情,例如假期作業、演講比賽、錯題管理、閱讀、拜訪長輩等,提前做好規劃,切不可因為還未到截止日期,就避重就輕,最后倉促應付,甚至留下遺憾。
要注意的是,重要不緊急的事務,不局限于作業,有利于長期發展的事情,如練字、閱讀;人際關系類,如看望長輩;休閑類,如看電影、打籃球等都在此列。
凡是有價值,能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有利于實現個人目標的都是要事。
3 以要事為中心,制訂下周計劃
確定了重要事務,我們就可以根據角色目標列出責任清單,然后轉化為特定的行動計劃。
要注意的是,計劃一定要以要事為中心,最好是在周末,把下周重要的任務提前規劃,設置固定時間優先完成。
而那些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緊急、重要緊急的事情,有的提前一天寫在計劃單上即可。
4 勇于說“不”
若要專注于要務,就得排除次要事務的牽絆,學會取舍,勇于說“不”。
且人各有志,各有優先要務,可按照角色的不同,和自己當前的需要,敢于取舍,不卑不亢地拒絕別人。
例如,馬上要中考了,老師推薦去參加繪畫比賽,這時就要考慮清楚,參加比賽,可能要花費很多時間,如果與自己的中考沖刺計劃相違背,可禮貌地說“不”。
即使這明知些事可能還不錯,對自己有一定的好處,但如果它阻礙你把其他事情做到最好,就要說“不”。
況且,一個人的精力有限,不量力而行,事事周全,累了自己的同時,效果也不會佳。
還比如,假期和周末如果當天的重要事務是完成作業,那在作業時間,就要勇于對手機和游戲說“不”,這樣才能集中精力、高效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阿爾伯特·格雷說:“成功人士習慣去做失敗者不愛做的事?!?/p>
成功的路并不擁擠,你選擇了安逸,就注定了平庸;你選擇了為目標而奮斗,你就能成為強者。
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找到那些重要的事,不拖延,立即執行;不在瑣事和玩游戲上花費過多的時間,你就能看到一個更輕松快樂和高效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