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美術老師怎么和家長溝通(美術培訓機構家長溝通有哪些問題)

1、孩子學畫畫就要多參加比賽,不然沒有成就感。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話術:您這樣想,說明您是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媽媽/爸爸,非常期待看到孩子的成長。每個孩子都是非常優秀的,相信在老師的指導下回去的很大的進步。
不過,刻意的追求考級比賽,把孩子的成就捆綁到證書上,這會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負擔。因為孩子在畫畫時,是非常放松的,一旦你給他壓上了參加比賽甚至獲獎的任務,孩子畫起來就有壓力,反而畫不好。
2、家長要不要給孩子語言鼓勵,贊美孩子的作品?
話術:需要的,不要看到孩子畫得不像,就覺得他畫得不好,其實我們成人也不可能畫得很像的。
畫得像不像,是我們成人看世界的習慣,但絕對不是美術作品的衡量尺度,我們通常認為一幅好的畫應該把世界再現出來,其實更好的作品不是簡單的再現,而要表達畫家的各種觀念和創新。
3、要不要買教孩子練習涂、描、填之類的圖畫書?
話術:其實這對孩子美術才能的發展是不利的。孩子的思維本來是發散的、變化的。可是你給了他一個框框,他只能在固定的范圍里涂色,或者只能按照規定去畫。比如樹干一定要涂成棕色的,西瓜一定是圓的、綠的。孩子以后一畫西瓜就是綠的,他的思維已經固定了,他不會去想,如果把西瓜切開,就變成紅色的了。
4、學美術有哪些好處?
話術:培養孩子發現、欣賞美的能力提高審美品位,培養藝術氣質,使孩子個性得到自然發展,樹立自我表現的信心挖掘兒童的創造潛能,培養創造能力豐富個人生活,畫畫是一件樂在其中的事。
讓孩子學會生活,熱愛生活,珍惜生活的一切美好事物,認知自己的能力畫畫是終身的良伴,使人始終心有所寄,志有所托畫畫使心靈安寧,陶冶情操,畫畫是一個可累積的事業,文化積淀和藝術修養會不斷提升。
5、學美術家長應具備哪些心態?
①靠孩子自己去感悟。
許多家長在送孩子學畫的時候,喜歡對老師提一些要求,最常見、最籠統的就是:“老師您多多為孩子操點心!”作為老師操點心是應該的,關鍵是怎么去做。學美術跟學一般的技能不同,老師只是起啟發引導作用,藝術能講出來的只是知識的一部分,好多感覺的東西是很難講出來的,只能靠孩子自己去感悟。如果這個孩子在學畫上先入為主,之前接受了簡筆畫的教育,習慣了老師畫一筆,孩子跟著畫一筆的被動教育方式,這樣的孩子就更難“教”了。
②不要急于求成。
有的家長見孩子學幾次后拿不出“像樣”的畫時,認為是老師教的不行。實際上,當孩子舍棄了原來的方法,又對新的畫法不了解時,需要一個對繪畫的重新認識的過程。但往往家長不理解、不容忍孩子有這個過程,光想著立竿見影,表現出一種急躁情緒。其實老師很容易滿足這些家長想看到孩子有一張“像樣”的畫的愿望,可以在兩分鐘內安排好孩子要畫的內容,孩子也會按照老師的意圖把畫畫出來,讓家長滿意高興。但這種把意識強加給孩子的做法對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沒有任何好處,在教學上,一個好的老師不會揣摩迎合家長的心理和喜好。他寧可讓家長誤以為老師沒有教“畫像”的本事,也不會把影響孩子一生的錯誤思維方式誤導孩子。
③鼓勵孩子畫生活中的事。
家長可以讓孩子試著多畫一些他親身經歷的發生在身邊的事。比如:游動物園、觀看體育比賽、逛超市、看畫展、我睡覺的地方、過生日等等。在這里家長需要做的只是啟發孩子把應畫的事想得周全些,幫助孩子把想象變成形象,而不能替孩子想,要引導孩子自己去觀察,家長不能把觀察的結果告訴孩子。具體怎么畫家長不要管,讓他們大膽地去畫自己感受到的東西。
④肯定孩子的作品。
當孩子將一幅畫完成后拿著畫讓家長看時,家長不要在看孩子的畫時老是提出某某小朋友畫得好,這樣您在孩子心里就形成了一種印象,孩子為了讓您高興就會去學其他的畫法,在學會這些的同時也失掉了自己的個性。而有個性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
社會不缺乏模仿者,具有創新的思維才是未來的強者。所以,千萬不要在幼兒階段就把孩子的個性思維磨滅掉,要學會欣賞和贊美,您說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