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溝通要注意什么(跟孩子有效溝通,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天天聽網絡上說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才能更好的保護好孩子的未來,可是那些方法都是“玄之又玄”,可以落地的、能用在日常生活里就更少了。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很多人會問我怎么辦?該如何和孩子保持一個良好的溝通?
其實很簡單,我說一個故事,你就懂了!
part 1
我家孩子年紀不大,剛剛學會走路。初嘗甜頭的她總是堅持自己“跌跌撞撞”的走來走去,拒絕大人的攙扶。
?那天,“跌跌撞撞”的她走到一個滿是錦鯉的池子邊,看著水里出神。我來了興致,開始給她“講解”起來。
“寶寶,這叫做錦鯉,有很非常多的顏色。你看,這邊一條,紅色;那邊一條,白色?!?/p>
“……”
寶寶沉默地看著水里,沒有過多的反應,好像看到的只是一池普通的池水而已,沒有一絲看到新事物的激動和雀躍。
圖片來源于網絡
我有點納悶,今天怎么了?不舒服嗎?
還沒回過神,她又開始往前走了,沿著池邊一點點的蹭過去。走得差點摔跤。我低下身子,扶著她,想帶她到另一邊繼續看看。
這時候我的視角快和寶寶平齊,水面在我的眼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p>
圖片來源于網絡
原本漂亮的魚,都被水面的反光“吞”了下去,只能依稀看到寥寥幾條和滿是碎片的光影。
難怪剛剛只有我一個人的興奮,難怪我的語言無法打動她,難怪她始終沉浸在自己的觀察之中。
因為我們的視角不同,看到的世界也完全不同。
蹲下來,從孩子的視角看問題,才能知道怎么說,說什么。
part 2
還是有點抽象,不好理解?那我再舉一個例子:
圖片來源于網絡
發現問題了嗎?我們在不同的視角里,對待同一件事情的最終評價可能是天壤之別。
?要是在這種情況下嘗試溝通,雖然雙方都在說一件事情,但卻并沒有真正在說一件事情,溝通則是錯位的,無論這樣的溝通進行多少個小時,仍然是無效溝通。
孩子畢竟是孩子,認知和成人一定有所不同。
?當然,有的時候,大孩子的認知有的時候可能會超越父母。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嘗試通過孩子的視角看問題,多聽聽孩子在說什么,才是有效的溝通方式。
?
?part 3
?家長們總是希望孩子能換位思考,理解做父母的辛苦;但也許有的時候,家長也需要做一做換位思考。
當孩子慢慢長大,能表達很多東西了,一定會表達出一些和家長們固有思維模式不一樣的東西,這個時候,做家長的,一定要放下自己家長的身份,多多聆聽,體會孩子的體會,嘗試把自己也想象成一個同樣大小的孩子,思考在孩子的角度會怎么理解問題,才能讓孩子感到自己被理解、被看重。
一個人也只有當自己被很好地理解了,才能慢慢提升自己,走出自己的那個困境。
請不要輕易地扣一個“不聽話”的帽子。家長們所認為的孩子“不聽話”,在孩子那里也許是家長的“固執”和“不解人情”。如果雙方都抱著自己的東西不肯放,那溝通的橋梁則無法建成。
父母們都是希望幫助孩子的,那就請父母們嘗試換一種溝通方式吧,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溝通起來會順暢、高效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