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和青春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技巧)
前一段時間,?一個朋友的朋友來找我,想找個我們單位心理科醫生咨詢一下。經了解,孩子今年讀初三,臨近中考,最近不想去學校上學,老師也管不住,整天跟媽媽對抗。父母早年離婚,孩子一直跟媽媽生活,最近媽媽找了一個男友,孩子想跟爸爸生活,媽媽不同意,所以孩子就不去學校。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其實這是一個典型的青春期孩子,因為他們正處于一個特殊的時期,一方面面臨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另一方面面臨著學習考試的各種壓力。青春期的孩子隨著體內激素的變化會出現以下一些癥狀:
- 學習壓力大
- 自尊心強、敏感
- 自我意識強
- 容易沖動,喜歡和父母對抗
因此他們想通過做一些事情去證明自己的長大,尤其父母越不讓其去做的事情,比如容易沖動、不寫作業、逃課等,因為在孩子看來,這是一種挑戰,而且還可以獲得父母和老師的關注和注意力。
如果我們只看見孩子的錯誤行為,看不見背后隱藏的動機,甚至給孩子貼上負面的人格標簽,那么就會激發孩子的抗拒心理,容易造成溝通矛盾加深。換個角度來說,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也是有好處的,因為這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因為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源于自我獨立意識的發展。
那么作為家長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溝通呢?
- 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多多考慮孩子的感受。大家一定記得幾年前武漢一所中學的孩子在學校走廊被媽媽打了兩個耳光后縱身一跳的事情。其實孩子也沒有什么錯誤,自習課旁邊孩子打牌,這個孩子在旁邊看,被老師發現后叫家長,假如媽媽來以后先聽聽孩子怎么說,孩子犯點錯又怎么了?她有沒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有沒把對生活的不滿發泄在孩子身上?假如換一位家長去處理這個問題也許悲劇不會發生,只有事情發生了我們才會反思自身的錯誤。
- 降低期望,放低要求。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的情節,優秀的孩子畢竟很少,不要整天拿孩子和張三李四家比。孩子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要求一直都是很好的狀態。想想我們小時候 也就是這個樣子,時好時壞是正常現象。不要太看重結果,只要盡力而為就好。
- 巧妙地溝通。面對孩子的激動的情緒,選擇冷處理,對孩子說的話選擇性忽略。等孩子冷靜之后再和其溝通,不要講大道理,可以講一些名人小時候的故事,及時鼓勵孩子,幽默地化解孩子的情緒問題。
- 改善親子關系,走進孩子心理。一般有問題的孩子家庭的親子關系都有問題,就像朋友的朋友這個媽媽,孩子想和爸爸住,這種血濃于水的父子親情關系任何人也抹殺不了,媽媽也沒有這種權利。孩子不是機器人,也不是個人財產,他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不是家長能決定的。
跨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是一個可塑性最強、又容易出現偏差的時期。父母要研究自己孩子個性及心理特征,通過經常與孩子平等對話,換位思考,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和和諧的家庭氛圍,及時掌握孩子的心理脈搏,孩子就能心悅誠服地相信并接納自己的父母,這就是家庭教育的最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