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婆婆帶孩子影響(為什么寶媽帶孩子會抑郁)
選擇事業還是家庭,是不少媽媽在孩子出生后需要作出的艱難選擇。記得閨蜜在產假結束后回到工作崗位,每聽領導說加班,內心總是特別焦躁,恨不得立馬跟領導說我要辭職了,再插上翅膀飛回到孩子身邊。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根據一份《2019年度中國家庭孕育方式白皮書》的數據,中國年輕父母全職在家的比例逐漸上升,占比58.6%,其中,95后全職媽媽占比達到了82%。
在事業和家庭之間,不少媽媽選擇了家庭,不過,全職媽媽也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有位媽媽就為此跟老公大吵了一架。
這位媽媽產后8個月,在產后4個月的時候,因為孩子比較高需求,加上之前的工作加班比較多,可能無法很好地陪伴孩子,就選擇了辭職做全職媽媽,全心全意陪伴孩子。
但是沒想到才幾個月,跟丈夫以及婆婆之間的各種矛盾越來越多,而在網上看到全職媽媽遇到的各種困難,內心就更加焦慮,甚至一度覺得日子變灰暗,感覺過不下去了。
跟閨蜜聊天后,閨蜜說自己也曾有過這么一段時間,可能是產后抑郁了,如果實在不行,不然就重返職場吧,而這位媽媽在查閱很多資料后跟丈夫說,自己好像有點抑郁了。
丈夫卻不以為意,說:同樣是帶孩子,怎么你就這么容易抑郁,我媽怎么就沒抑郁呢?你現在什么都不用管,只管帶好孩子,還有什么好抑郁的,不是矯情嗎!
聽了丈夫的話,這位媽媽頓時覺得心寒,說道:為什么你媽媽不會抑郁而我會抑郁?因為你媽媽是有選擇的啊,而我能怎么辦?
生孩子之前說我只管生就好了,生完之后什么都甩鍋在我身上,孩子比別人瘦說我減肥不好好吃飯讓孩子沒奶,孩子拉肚子說我貪吃東西讓影響孩子,孩子感冒發燒也說我沒好好穿衣服,孩子好的都是遺傳你們的,孩子不好都是我的問題。
你媽媽幫忙帶孩子,別人會說孩子帶得這么好,有你這樣的婆婆真幸福,我帶著孩子,人家說年紀輕輕這么不去掙錢,你還說我就帶個孩子什么都不干多輕松,我不抑郁誰抑郁?
寶媽的回應讓丈夫無法反駁。
根據調查顯示,在我國報道的產后抑郁發生率在1.1%-52.1%,平均在14.7%左右,即每10個媽媽中,平均有1個產后抑郁。
為什么媽媽帶娃更容易抑郁,但是婆婆帶娃卻少見抑郁的,原因很現實
- 心理層面有退路
婆婆帶娃跟媽媽帶娃一樣都辛苦,相信也會有焦慮或者幾近崩潰的,但是畢竟婆婆帶娃是幫忙,實在不行大不了不幫了,但是對媽媽來說,不但沒有退路,而且是生活方式以及身份上顛覆式的變化,去哪里都沒那么自由,為了孩子處處讓步。
2.產后激素水平的變化
分娩后,媽媽體內的激素產生很大的變化,比如孕激素、雌激素等急劇下降, 這些激素的變化也影響到神經遞質的變化,從生物方面,增加了抑郁的可能。
3.育兒經驗不足,心態也不同
孩子出生沒有自帶說明書,新手媽媽需要一步步的摸索,幾乎每天都會面對各種難題。
小的時候關注孩子的吃喝拉撒,大一點關注孩子的教育,孩子還會有各種讓媽媽措手不及的叛逆期,比如怎么說孩子都不聽,壞毛病老是不改,導致自己開始控制不住情緒,但是發完脾氣后又后悔,跟老人比起來,不管是經驗上還是心態上都又很大不同。
孩子的不同成長階段,總伴隨著各種各樣的讓媽媽困惑的事,不知不覺,媽媽的心態也越來越崩,容易陷入抑郁。
媽媽們該如何減輕抑郁,減少焦慮?
- 經常檢視自己的精神狀態
如何經常覺得受挫,累覺不愛,對孩子的要求不想回應甚至心生冷漠,感覺自己做不好任何事,就需要有所警惕,多跟朋友、家人或者咨詢師傾訴,尋求幫助。
2.成為學習型媽媽,用知識充實自己,為養娃路上減少障礙
養娃路上的很多焦慮和挑戰,很多時候并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對孩子的不了解,導致手足無措甚至心態崩潰。
俗話說老大照書養老二當豬養,有了豐富的經驗后,在心態上就會更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