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么不愿與家長溝通?父母深刻反思(孩子為什么不想跟父母溝通)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很多父母都會在某一天意識到,曾經跟在自己屁股后面叫著爸爸媽媽的黏人小孩,突然和自己產生了巨大的溝通困難,父母與孩子之間隔著一道深深的鴻溝。
為什么孩子長大后,越來越不愿意和父母溝通了呢?這成為了大部分父母有待思考和處理的難題。
如果父母沒有把孩子拒絕溝通這件事情放在心上,任由其自然發展,最后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只會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雖然每天面對面近在咫尺,心與心卻隔著天涯海角。
如果不想自己與孩子的關系發展成這樣令人無語的結局,身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把和孩子好好說話,好好溝通這件事情放在心上,不要讓相對無言成為親子常態。
上了初中的女兒,不愿和父母吐露心事,父母偷看日記本后很慚愧
小云媽媽和小云爸爸十分苦惱,因為他們突然意識到了,自己上初中的女兒小云,已經很久沒有和他們進行一場親子之間的談話了。
回到家之后,小云就把自己悶在房間里,只有吃飯的時候才出來。安安靜靜地吃完飯后,小云又窩到了自己的房間里。
為了了解青春期的女兒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小云的爸爸媽媽做了一件十分不尊重女兒隱私的事情,那就是趁女兒去上學的時候偷偷翻看了女兒的日記本。
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看完女兒日記本上記錄的心路歷程,他們羞愧難當,覺得自己沒有盡到自己作為父母應盡的義務。
女兒在日記本上寫道:“今天和爸爸媽媽說我考了班級第九名,可是卻沒有得到我預期之中的回應。他們只是夸了一句‘真厲害’,然后給了我200元獎勵,就把這件事情揭過去了。他們都不知道我為了考出好成績這件事情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就這么一句簡簡單單的夸獎,一點都不走心。我一點都沒有感覺到被重視和尊重。”
女兒的日記本里還寫著這樣一段話:“今天我在學校里被同學欺負了,因為我沒有答應幫他值日,他把我的語文課本撕壞了。一點都不開心。回家以后爸爸媽媽卻沒有發現我的不同,都不問問我在學校里發生了什么。他們一點都不把我放在心上……”
看完了女兒的日記本以后,小云爸爸和小云媽媽這才意識到,原來女兒不愿意和自己溝通的情況,早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有了苗頭,可是他們這些做父母的卻渾然不知。
小云父母不禁陷入了深深的反省和自責當中,自己對于女兒的關注是否不夠多,所以孩子才會出現這樣的想法,不愿和父母過多溝通了呢?
為什么孩子會出現不愿意和父母溝通的情況呢?
·無法得到溝通的有效反饋
有的孩子在和父母溝通的過程中,沒有辦法從父母的反饋中能夠獲取自己想要得到的有效信息和情緒價值反饋。
這種溝通模式對于孩子來說是無意義的,浪費時間和精力的行為。久而久之,孩子和父母的溝通只會越來越困難。
比如說,孩子和父母分享自己在學校里遇到的困難和苦惱,想要從父母身上得到一些建議改善當下的情況。可是父母卻沒有把孩子的困難放在眼里,在溝通過程中敷衍了事。
這種溝通情況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無效溝通”。
·父母在溝通過程中三心二意
有的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三心二意,不是在忙著自己的工作,就是在玩著自己的手機,這種態度只會讓想要主動溝通的孩子望而卻步。
因為在他們眼中,父母和自己交談時三心二意的狀態,是不尊重自己的行為。
當孩子無法獲得父母的尊重,他自然而然就會和父母產生距離,變得越來越疏遠。
·孩子到了叛逆期不愿溝通
有的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時,會迎來屬于自己的叛逆期。處于叛逆期的孩子,什么事情都想和父母對著干,做事和說話的方式更是特立獨行。
在這個年紀的孩子,不愿意將自己的心事呈現在大眾眼前,哪怕是他的父母,也無法真正走進她的內心。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與孩子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渠道呢?
·注意溝通的方式
美國語言學家艾伯塔·梅瑞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公式:溝通的總效果=7%的語言+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
我們作為孩子的父母,想要和孩子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渠道,可以利用這個“溝通公式”,用良好的態度和積極的反饋與孩子進行深度的交流。
當溝通的方式用對了,溝通也就不再困難。
·學會給予孩子積極的反饋
馬歇爾·盧森堡就曾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表達了相同的觀點: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而是重視每個人的需要,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系。
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要積極地傾聽孩子的話語,從中抓取關鍵的信息,幫助孩子分析和判斷,給予孩子具有可行性的建議,讓孩子能夠在和父母溝通的過程中得到積極的反饋。
只有這樣,孩子才愿意和父母繼續溝通下去。
·親子溝通需要長期維持
林正剛說過:“溝通一旦開始就不能停下來,因為持續的溝通是任何關系改善的必經環節。”
如果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是不常見的行為,那么當雙方想要靜下心來好好談一談的時候,這個溝通的過程必定會出現很多的摩擦和矛盾,讓溝通變得難上加難。
所以,父母和孩子的溝通要從小建立,這樣雙方才能夠不斷磨合,在溝通的時候也不會因為尷尬而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