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孩子養成自律自學能力(如何引導孩子學會自律)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許多家長都會讓孩子提前接觸一些啟蒙教育,不過,大多數家長在啟蒙教育的過程中,還是會忽略了孩子自律性的培養。
而孩子的自律能力,毫不夸張地講:關乎到孩子未來的成就“格局”!
自律的孩子,學習能力會“開掛”,這并非“虛言”
同事小可培養孩子有自己的一套準則,在大部分家長怕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經常帶孩子奔波于各大輔導機構時,小可卻選擇了另一種方式來培養孩子。
在她看來,自己的孩子還很小,這時候日常的行為習慣、日常的自理能力、以及溝通能力等有關自律能力方面都還存在不足。
即便是提前接受各種新知識、新能力的灌輸,對于年齡尚幼的孩子而言,也沒多大實用性,到最后可能只會是浪費時間和金錢。
起初聽小可這樣說,同事們還秉承著傳統家長的思維,對她的觀點并不認可。
可后來大家卻從她家孩子的成長發展中,體會到了培養孩子自律能力的重要性!
孩子自從小學開始,學習成績就很突出,即便沒參加過超前培訓,依舊屬于班級中的佼佼者。
當然,孩子的優秀程度還不止這些,在成長的過程中,小可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很強,小小年紀就不用媽媽操心,能按照自己的規則總結出學習規律。
- 什么時間學習,怎么學,學什么,孩子有自己的一套安排!
- 什么時間玩耍,怎么玩,玩什么,孩子也會提前給自己計劃好!
- 凡是需要媽媽和爸爸的作業或任務,孩子都會提前告知,讓爸媽有充分的準備,讓作業完成度提高,讓玩耍過程更有樂趣……
至此,同事們才反應過來,原來自律的孩子是如此出色,可以調控自己的時間,讓學習變得輕松,讓游戲變得更有趣味性!
到后來,身邊的家長在得知孩子的優秀后,都會和小可請教“妙招”。
小可卻只是很輕松地說:孩子對于自己的學習時間、休閑時間,或者培養興趣愛好時間都有自己的規劃,她很少插手孩子的生活的。
看了小可家孩子的能力,再看看其他孩子,說實話,現在的小孩連最起碼的寫作業都需要家長陪同,更不用提,自己規劃時間去做事了,可能,在他們的心目中,沒有學習的時間都可以用來玩耍吧!
培養自律的小妙招,父母們趕緊收藏,拿走不謝!
1)讓孩子學會獨立
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孩子學會獨立,孩子如果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未來的發展中,就會多考慮自身的能力或者特點,繼而才會通過自身的基本條件去思考未來的發展道路。
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小可在明明很小的時候,他們就讓他在自己的房間睡覺。通過孩子獨立睡覺,小可希望孩子能夠擁有自己的空間,并且,在這個獨立空間中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孩子自己動手去完成。
2)時間規劃能力
小孩子對于時間一詞是很陌生的,在大多數孩子的意識里,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玩。相信很多家長最頭疼的時間,就是孩子吃飯的時候。
很多孩子吃飯的時候從不認真吃飯,一味地想出去玩,或者是看動畫片,對此,小可說明明自己會用筷子的時候,就已經能夠安安穩穩地坐著吃飯了。
和大多數孩子一樣,明明每天也會想著怎樣玩得更開心一點,但是,小可在明明很小的時候就對他的生活有了嚴格的時間控制。
例如:明明要幾點鐘起床,幾點鐘吃早飯,幾點鐘吃午飯,幾點鐘睡覺等,小可都嚴格地要求明明執行這樣的時間表。
入學之前,家長總會為孩子考慮很多,不過,家長考慮的大多是無關孩子本身的外在條件。
例如,哪所學校好,哪位老師好等等這些。其實,教育學中倡導的還是“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的觀點。
家長應該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懂得培養其自理能力,到了入學之后,孩子的良好習慣也會帶來學業中的優異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