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真心話(小孩子的心里話)
好多家長覺得孩子越大,真心話越少,有的到了青春期,甚至回家就把屋門關上,不愿跟家人多說一句話,所以好多家長開始焦慮。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上文我們講到孩子不想跟家人溝通的一些原因,不傾聽、不尊重、不理解孩子占很大比重,教養方式的不一致和家庭環境也是關鍵因素。
接下來我們具體講一下家長怎么做,孩子會愿意和父母溝通。
要想實現有效的溝通,
首先家庭關系和諧、父母情緒穩定及教養方式一致是基礎,這相當于溝通的護行使者,所以作為父母,要把這幾項控制好,同時我們必須做到
1.認真傾聽并尊重、接納
傾聽有5步法:聽見,聽進去,感受到,體會到(共情),聽出(對方的需要)
好多家長停留在前2步,雖然聽到了孩子的話,但是沒有感知孩子的情緒,沒有站到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而是直接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或者主觀成見下定論。
比如孩子摔倒了哭是因為疼,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家長一句“男子漢哭什么哭”,非但沒能安慰孩子,說教式的關心讓孩子內心委屈,如果大人回應說“寶貝,媽媽看見你摔倒了,是不是很疼,我覺得應該會疼,你還能堅持嗎”,孩子聽到后會覺得媽媽有在關心自己,懂自己,而且尊重自己,內心便產生力量,大概率也會堅持,若大人再加以鼓勵,孩子會更有韌性,建立迎難而上得精神。
再比如,孩子上次考試全班第3, 這次第5,家長聽到后直接就說“怎么退步了,是不是沒認真學習,讓把玩的時間多做幾道題就是不聽,一點都不上心!” 都沒有給孩子留解釋的機會,一刀切。家長如果說“這次也不錯呢,我們又是第5名,也很優秀!”孩子聽到贊美和認可的聲音后,自己會主動和家長說考試的相關,如“我要是沒粗心,成績還能再高點”或“**知識點沒掌握透,有道題不會做”。這樣我們就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深入溝通,孩子也會信任家長。
所以孩子發生的任何事,父母要先聆聽,給予情感上的認同,認可孩子的努力和付出,我們可以把自己看到的事情客觀描述一遍,讓孩子知道我們接收到的信息,然后再引導做分析(是情緒狀態不好,還是某個知識點沒掌握好,還是粗心等),并一起想辦法改進。這樣的處理方式下,孩子知道家長是接納自己的,以后考完試也愿意并敢于和家人溝通,分享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家長若直接否定或誤判,這種不理解會使親子間真心話會越來越少。
2.就事論事,不貼標簽,不做道德評價
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展水平,距離成人還有十幾年的時間才能追趕上,大人要放低心態,以孩子的姿態跟孩子對話,多換位思考,多體諒,不要因為2 3歲的孩子吃飯慢,弄得哪都是就大發雷霆,或者直接包辦,我們要給足空間和時間讓他們成長,讓體驗探索世界,認識世界,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獨立生活;一道題幾次做錯,可能是孩子知識點沒掌握或者方法不對,大人要做的是引導,而不是斥責打罵,鼓勵孩子的每次努力,夸獎孩子的每個優點,哪怕微不足道的小細節,又認識一個字,會寫一個詞等。當我們語氣溫和地跟孩子對話,他們也會誠心相待。
鼓勵下成長的孩子更自信,更陽光,即便長大后也依然樂意和家人分享生活,工作中的點點滴滴。
羅森塔爾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表明,孩子會朝著大人關注的方向發展,當我們用積極正能量的語言引導孩子時,他們會越來越優秀。
3.訴求合理且明確具體
心理學中有個錯誤共識效應:指出人們高估其他人對自己的認同程度的傾向,通俗一點說就是以為自己說的別人都能聽懂,也都能領會,但事實并非如此。
有一個實驗,一人看樂譜打拍子,從25首耳熟能詳的歌曲選取1首表演,另一人看,然后從25首歌中選出對方展示的歌曲,人們都以為小菜一碟,命中率得有一半,結果命中率2%不到,比我們算概率得到的4%還要少很多。
所以我們平時心里想說的,說出來的,別人聽到的,記住的,理解的,整個過程信息丟失率會達到百分之好幾十,如果說的不明確不具體,可能溝通率為零。
這在親子溝通中一樣適用,比如
媽媽說今天上午把自己的房間收拾一下,中午媽媽一看,地上的玩具還沒有收起,瞬間暴怒,為什么不把玩具收起來,孩子懵了,你讓我整理房間,床和書桌都干凈整齊了,又沒讓我把玩具也收起來,這時的信息差成了導火索。如果我們把整理房間的標準說好,孩子興許就能達標。
孩子在玩手機,沒寫作業,家長氣沖沖說“又在玩手機,作業寫完了嗎,就知道玩!”,如果改成“看到你在玩手機,作業寫完了嗎,沒有的話,我們放下手機寫完再玩哈”。一樣都是希望孩子能完成作業,第二種方式是不是很柔和,更容易讓人接受,孩子抵觸情緒也不會那么大。
高效的溝通能增進親子關系,友愛的溝通能賦予孩子能量,愉快的溝通也是親子間的有力支持。
希望每位家長都能尊重接納自己的孩子,多關注,多理解,多陪伴,勤溝通,生活中用正向言語影響孩子,以身作則,以正確的教養方式培育孩子,讓其能獨立迎接整個世界。
想想我們工作都得執證上崗,但在教育孩子這種偉大的事業中,多數家長都是無證上崗,后來才慢慢摸索,其中之艱難可想而知。反過來,孩子常常化身父母的老師,能給予大人一些靈感或者頓悟,讓大人反思改變自己,也讓大人越來越強壯。
愿所有父母和孩子都滿懷正能量,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