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與學生家長進行有效溝通(教師與家長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
家長群體是個復雜的集合體,不同學習經歷、不同職業背景、不同生活閱歷、不同性格習慣等,使得他們對教育的認識、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各有差異,與教師的溝通方式也各有特點。教師需要針對不同的家長類型,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達到和諧、有效溝通。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本章側重從性格類型層面探討如何與不同性格特質的家長和諧溝通。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易。”一個人的性格一旦定型很難改變,不同性格的人看待和處理問題的方式各異,班主任要學會“因人制宜”的溝通技巧。只要班主任工作得法,家長中的大多數都是好相處、容易溝通的。本章列舉的案例偏重于不太好溝通的性格類型,比如“強勢型”“沖動型”“盲從型”“自我型”等。
教師面對這些不同性格特質的的家長,更需要調整心態、多設身處地去考慮家長的一些特殊言行背后的情感和情緒因素,巧妙、積極地給予正面回應,寬容大度,不斤斤計較,換位思考,以心換心,靠真誠與個人人格魅力贏得家長的尊重與信任。
一、面對強勢、心有積怨的高知家長
【類型描述】
當前,家長群體文化素質普遍提升,一個班級家長群體里高知家長已占一定比例。孩子進入小學,他們正處于而立之年,有一定的成就和社會地位。在這些高知家長群體中,他們對教育有自己的見解,也愿意對班級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同時,這類家長也常常因自信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加之社會角色導致他們與人的溝通模式比較強勢,針對一些他們認為有“問題”的學校教育現象時,有時會出現“過度干預”現象,特別是當他們對班級或學校教育心有積怨時,班主任如何與其有效溝通,是歷練也是考驗。
【案例呈現】
那次,我拒絕了家長的“推門課”
2009年十一月中旬某天,午休結束,上課鈴剛響過,我的手機鈴聲也響起來,一看是旭旭爸爸打來的。他說他人已在校門口,想到班級聽聽課,希望我應允。我迅速看了一眼課表,這節剛好是美術課,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因為就在前天的美術課上,旭旭與這位年輕的美術老師發生沖突,美術老師一氣之下讓旭旭在他辦公室站了半節課。我第二天才知道此事。經過了解,是因為旭旭語言沖撞了美術老師引起,事情不大,簡單解決后,我也就沒在意。
怎么這么巧?今天就有空來班級聽課了?接手這個班級近三個月,旭旭爸爸第一次給我電話,我對他并不了解,只知道他好像是某銀行高管。我馬上把前天的事已經他們幾位家長之前所做的事情聯系在一起了。感覺旭旭是“有備而來”。于是,一邊委婉表示歡迎,一邊表示現在課已經開始,我個人認為家長來聽課前是否提前給任課老師本人電話妥當一點,以免上課老師誤會,我讓讓他再斟酌一下。
旭旭爸爸沉吟了一會兒,說沒什么事,就是想聽聽課,并且強調說之前他們幾位家長也這么做過(這群家長二年級時曾經自發進教室聽英語課,后聽群體找校長強烈要求換掉英語老師)。他這么一說,我有些沉不住氣了,說正因為有“二年級家長進課堂逼走老師事件”,現在老師對家長突然進教室更加敏感了,所以,現在課已經開始,我的意思是能否換個時間,現在可否先到辦公室和我一起聊聊。
這種情形,家長當然不會再堅持自己的初衷,而接受了我的邀請。與旭旭爸爸見面后,我首先解釋了因為“甲流”,十月家長會不能如期舉行,五年級科任老師大部分更換,家長想了解老師教學情況是在情理之中。
然后我問及旭旭爸爸對二年級時家長進課堂這件事怎么看。爸爸說當時他沒參與,只知道結果。我簡要講述了當時媽媽們聽課后當即在教室將年輕的英語老師“逼哭”的情形,他也覺得不大妥。我順勢言明自己觀點:家長進課堂聽課是家校溝通的渠道之一,教師不會也不應該拒絕。但是像之前那次英語課堂情形,不利于真正解決問題,相反易于造成家長和老師之間的對立情緒。
隨后我開門見山問這位爸爸是不是孩子回家反映了什么情況。旭旭爸爸見我如此坦誠也不再繞彎子,說了旭旭罰站后不服氣的事。爸爸說他當時就批評兒子肯定是自身有問題,旭旭讓爸爸電話同學了解情況,經過了解,很多孩子都覺得美術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就想來課堂親自看看。
就這件事,我們交流了很多。后來,旭旭爸爸滿意地走了。具體情形在“案例分析”和“溝通技巧”中介紹。
【案例分析】
從案例中可以看出,旭旭爸爸當時是帶著“目的”到課堂找“依據”的。旭旭在學校表現優秀,深得同學和老師信任。上學以來一直是班級得力的班干部,家長對旭旭回家反映的情況表示相信可以理解。在二年級時當幾位家長要求進班級聽英語老師的課時,也沒有遭到反對,同時他們聽英語課后要求更換老師的請求得到了學校的支持。因此,這次面對此類情形家長再選取同類做法也不足為怪。
但是作為班主任,我對家長這種與科任老師的溝通方式持保留意見。我認為作為班主任需要維護科任老師的尊嚴,想方設法讓家長與班級各科老師和諧溝通,盡量避免雙方產生敵對情緒。孩子第一天受到“委屈”,家長第三天就想到班級聽課,顯然家長的做法也并不理智。這時,班主任需要堅持原則的同時又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彼此多一份理解和包容。面對這些做法強勢、高知高位的家長,教師如何用自己的言行維護教師尊嚴,同時獲得家長的認可,需要我們在處理問題時考慮全面、科學而藝術地處理問題。
【溝通技巧】
(1)保持“空杯心態”,提高洞察力,把握好溝通遞進層次
與高知高位家長溝通,切忌簡單地就事論事。因為這些家長因自身修養和認知水平都相對高,一般而言,他們提出的問題、羅列的現象自有一定道理,或者說是能夠自圓其說的。交流中,教師需要學會保持“空杯心態”,即開始不要帶任何偏見也不急于亮出觀點,認真傾聽家長的話,傾聽本身就是良好溝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聽的過程中,梳理思路,找到家長深層需求和目的,再做針對性交流。比如,案例中,當家長提出要進課堂聽課時,教師首先雖然有預設,但在家長不說明真實原委下,教師也不急于做判斷,而是給予支持的前提下,委婉拋出自己的觀點。讓家長繼續闡述,當家長說到“之前也這樣推門聽課”時,教師把握住應對契機,表達出對上次家長行為的看法,然后邀請家長一起對此做深入交流,為后續針對性交流做好了情感鋪墊,有利于后續雙方深入到價值層面的深層交流。
(2)分析家長建議的利弊,引導家長全面、辯證看待問題
深層交流的前提是雙方感受到對方對自己觀點的認同與接納。因此當家長說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做出某些行為時,教師首先要表示出對他(他們)態度的理解,在此基礎上,選擇時機以協商的口吻亮出自己的觀點。
素養高的家長一定會在權衡利弊后做出相應的選擇。比如上述案例中,在談到家長進課堂聽課這一話題時,教師首先肯定家長隨堂聽課是家長的權利,同時也是家校溝通的一個重要渠道。問題時如何讓這個渠道發揮積極作用而不讓雙方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問題提出來,家長也會站在教師角度考慮當時的感受。案例中,當知道上次“課堂逼哭教師”故事細節后,旭旭爸爸迅速表示自己也不茍同此做法,他也會考慮自己的行為方式,并能理解我當時的“阻攔”的用心了,讓看似“沖突”的局面在溝通中得到化解。
(3)虛心聆聽、讓家長感受到尊重,守住底線、用人格學識魅力捍衛尊嚴
高知家長一般不會無理取鬧,他們對班級管理或教師教學提出異議時,一定有緣由的。教師需要敞開心扉,虛心請教并聆聽家長的觀點,對于積極的建設性意見要及時肯定,并積極采納,不固執己見,更不能故步自封。俗話說:“開言通肺腑”,家長也會在與教師溝通中感受到教師的教育觀和能力、水平。
從人際交往心理上講,誰都愿意與有思想、有主見的人深入交流,而家長更希望自己孩子的老師是一位博學多識、有思想的人。因此,教師只有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水平靠著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贏得家長的尊重;靠自己厚實的學術功底和寬厚的人格底色去感染家長。比如,案例中后續與旭旭爸爸交流中,彼此談到了賞識教育的利與弊,談到適度的懲罰的必要,以及懲罰的方式方法等,在這些觀點的“交鋒”中,家長其實也對班主任的“摸底”,你只有視野開闊,有自己的教育觀以及自己為人處事的原則,方能得到家長發自內心的認可。
如果對家長的觀點和做法不“認同”時,一定要用充分的依據去印證個人觀點,用合適的方式傳遞并堅持自己的教育觀。比如案例中我的“拒絕”對家長而言,心里無疑是有些不舒服的。但是當我談到“前車之鑒”,坦誠介紹年輕的美術老師專業功底深厚,對工作認真負責,對于他一時教育方式的不當請家長給予包容與諒解,采取私下溝通等推心置腹的交流,讓家長心服口服,方能發自內心接納認同教師的做法。教師用自己的智慧和理性不僅化解了本次矛盾,而且為今后工作贏得這些高知家長的支持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