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小為什么要學英語(小孩子為什么學英語越早越好)
為什么你的孩子不愛學英語,而且學起來總是比同齡人慢半拍?有可能是孩子錯過了學英語的“關鍵期”。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一般3—12歲,是語言學習最敏感的時間段;3—6歲,是兒童英語學習最關鍵期。孩子從3-4歲開始,是幼兒學英語的黃金期,已經為學前教育界所公認的理念。
具體來說:語音學習的關鍵期在1歲之前;句法的學習關鍵期在18~36個月,在7歲后明顯下降;詞匯學習從18個月開始爆發,但沒有像其他語言方面那樣有明確的關鍵期,或許終身都是保持開放的學習狀態。
可以看出,語言的各個關鍵期都從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就開始了,但不是所有的關鍵期都有一個具體的區間。
語言啟蒙要趁早的觀點顯然是正確的,而詞匯的積累卻是一個長期甚至伴隨終身的過程。
關于幼少兒學習英語的一些數據:
12歲以下孩子都是語言學習天才,放到何種語言環境,就能學會何種語言,學好英語與智商高低沒有關系。
處于語言黃金期的孩子學習英語,會有以下四個明顯的優勢:
1、越小學英語越不易焦慮
學一門外語,尤其是口語,學得好不好,心理因素有著相當大的影響。不自信,焦慮的情緒狀態下是很難取得明顯進展的。
孩子年齡越小,這種心理因素的影響越小。
早期學英語的孩子不怯場,不害羞,正如初生牛犢不怕虎。幾乎沒有孩子學說話(母語)時因為怕說錯而不敢開口的。
2、語言存儲
孩子大腦中分管語言功能的那塊區域叫布羅卡氏區,早期輸入的語言被認為是母語,存儲在這塊區域。
布羅卡氏區在2-4歲快速發育。但到了12歲以后,多數人的布羅卡氏區就關閉了。這個階段才學的語言不再存儲在布羅卡氏區,而是存在記憶區。因此使用語言時,要兜一圈去調取,就不那么自如了。
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長大了以后才開始接觸英語的孩子來說,更容易產生排斥,抗拒的心理。
孩子會更愿意使用自己駕輕就熟的母語。而只為了考試而學的英語,從大腦調用時耗時又費力,缺少樂趣,自然不會太喜歡。
3、重復和模仿
幼小的孩子都喜歡重復,愛模仿。這對于語言學習,尤其是口語,是一個極其有利的條件。
任何語言的學習,都需要不斷地聽,說,讀。在這個過程中大量積累可理解性輸入,積累到一定程度后進行模仿,輸出。剛開始可能是含含糊糊的自言自語,逐漸的可以進行有效的對話。
有些孩子可以模仿原版英語動畫片里的語音語調, 惟妙惟肖,這是一遍遍絕不厭煩地聽,看,然后一遍遍跟著說的結果。
年齡大一些的孩子反而做不到這種不斷的重復。他們會感到厭煩。兒童的模仿成績是隨年齡逐年下降的。
不難看出,在學前階段開始學習第二語言,在語音聽覺方面和發音方面都具有明顯優勢。
孩子早期學語言的優勢,除了在語言上的習得能力更強之外,相比起步學習晚的孩子來說,也是更早起跑,未來孩子學英語會更加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