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步兒童時間管理法:讓孩子徹底告別磨蹭拖拉(這樣做時間管理,磨蹭的孩子都能改)
暑假即將結束,父母與孩子已經從一開始歡欣雀躍到如今的“相看兩厭”。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因為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不配合,不少人的家里每天都上演著雞飛狗跳的親子大戰:
日程表安排的滿滿的,到現在都沒有一項順利完成;
好不容易拿出課本寫作業,又以各種借口磨洋工和拖延;
起床、睡覺催了千百遍,孩子還是慢吞吞的……
一個暑假即將過去,孩子的時間玩掉了,學習也開始荒廢掉。
諸如此類的拖延、磨蹭、懶惰小問題讓不少父母焦頭爛額,我們也習慣性的把孩子的這些表現歸結為孩子的自控力太差。
但其實背后主要根源之一還是孩子對時間的認識不夠,不懂得正確管理時間。
今天這篇文章小競就從時間管理的角度出發,為大家提供如何解決孩子拖拉問題的新視角。
孩子愛磨蹭是否是天生?
答案:是的,這是人的本性。
孩子大腦發育深刻影響著他們的執行功能發展。
執行功能是人的大腦對思想和行為進行有意識的調控過程,它就像大腦里的首席執行官。
我們制定計劃、集中注意、記憶信息、做出判斷、解決問題等都由這個執行官負責。
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神經生物學教授Amy Arnsten博士發表在兒科學雜志上的研究,從新興神經生物學角度剖析了前額葉皮層皮質的關鍵作用。
結果表明,學齡期孩子的前額葉的結構組織還未發育完全,從而導致從而導致了大腦機能活動的區別,而執行功能真實由大腦的前額葉皮質調節的。
因此,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的孩子,前額葉皮質活動是不夠活躍的,也就導致了學習做事邊角拖拉,執行能力較差。
孩子愛磨蹭靠催?
回答:孩子只會越催磨蹭。
有不少家長反饋說:
每天叫孩子寫個作業都得三催四請,多說兩句,孩子還跟你鬧脾氣,反而更磨蹭。”
“每天提醒孩子好幾遍,可孩子根本就聽不進去,完全把我的話當耳旁風,當天的學習任務就沒完成過!”
“越是說他,他就越是要跟我反著干,越催越墨跡,是不是故意和我對著干?”
……
其實,執行能力低下的孩子,往往和這三種核心能力不成熟有很大關系。
很多時候并不是孩子故意和你對著干,而是即使有心也力不足!
01 工作記憶能力不成熟
工作記憶是指能在獲得命令后,牢牢的記住這個目標,比如,當下的目標是完成一篇作文。
孩子的工作記憶能力不足,他可能一不留神就忘了自己要做什么事情,所以才會發生寫著寫著作業就玩起鉛筆橡皮,或干脆去思考其他不相關的事情。
02 抑制能力不成熟
抑制能力是一種抵制沖動的能力,也可以理解為自控力。
自控力高的孩子在受到外界干擾時,能更快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事情上,相反自控力低的孩子容易被周圍一點風吹草動給吸引。
03 邏輯推理能力不成熟
孩子在年紀小的時候大腦的邏輯思維還不夠成熟,所以在安排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孩子可能不會按照一個正確的順序去完成它。
他們沒有很強的推理能力,應該先做什么然后再去做什么,所以在執行的時候會出現沒有進行到底就半路開小差做別的事情的情況。
孩子磨蹭只能靠自身核心能力發展?
回答:錯,靠后期習慣培養也可以。
所以,怎么有效的改善孩子拖拉磨蹭等行為,鍛煉大腦提升執行功能是其一,幫助孩子分清輕重緩急,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也同樣重要。
01
認識和感知時間
給孩子準備一些沙漏計時器,讓孩子明白很多事情都是有規定時限的。
比如孩子想看電視,告訴他,等待沙漏結束才能看,再小的孩子都能感受時間的流逝。
等紅綠燈的時候,也是孩子感受時間長短的好時機。
5、6歲的孩子,我們還可以送他一個鬧鐘,學習認識鐘表,讓孩子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感受時間的長度和流逝。
02
給事情設定一個期限
不管大事小事,父母都需要幫助孩子制定出一個明確的時間期限,這是一種督促。比如:
“再玩十分鐘就要去寫作業。”
“20分鐘后要出門了,你自己換好衣服。”
“我們要在2個月內閱讀完這五本書。”
這種提醒的方式看似簡單,其實也最有效,可以平靜地告訴孩子,接下來某段時間需要做些什么,孩子也知道如何執行。
至于期限的長短,需要根據孩子的情況具體分析,除了像作業這種有明確時間限制的任務外,其他事情可以多留給孩子一些反應和緩沖時間。
重點是讓孩子知道,想要完成事情,都需要有一定的緊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