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藝術教育對孩子們的影響)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在提倡藝術教育時代,送孩子學習一門藝術是很多家長的選擇。
孩子完成了鋼琴六級、取得了英皇五級樂理高分、通過了北京舞蹈學院六級考試,一個個可量化的目標成為了藝術教育的目標。
但事實上,學習技能并不應該是藝術教育的目標,不少藝術教育領域的專家呼吁,讓藝術教育回歸到提升孩子的審美、生活情趣、及生活品味的精神儲備才應是藝術教育的追求。
美育是人的內在需求
讓孩子接受藝術教育,除了培養孩子一門藝術類的技能或愛好,不少家長更想知道這到底對孩子自身發展有何好處。
說到藝術教育對青少的作用,一是可以培養孩子感知世界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二是還能陶養情感、培養高尚的興趣和塑造積極的人生觀。在談到學習藝術的好處?不少藝術領域的從業者會談到“交流”兩字。他們認為,學習藝術讓他們多了一種交流的語言,比如對于音樂的欣賞,既可以與自己的情感產生共鳴,也可以和身邊的人找到共同話題,還能豐富看到世界的視角。
關于如何對待孩子的藝術教育,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條留言:“家長雞娃為什么需要讓孩子學藝術?就像之前的鋼琴、民樂這種等孩子長大了也不會在職場上用到。”考試不加分,職場用不到,是有些家長覺得藝術教育無用的原因。
那不實用,就無用嗎?當然不是。
美國國家教育科學院曾做過一項5萬多畢業生參與的問卷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什么知識最有用”,調查結果頗令人意外:畢業5年內的學生回答是“基本技能”,畢業6-10年的回答是“基本原理”,畢業11-15年的回答是“人際關系”,而畢業16年以上的則認為 “藝術最有用”。
一位國際學校的校長說:“學生們不一定都會成為藝術家,但通過藝術教育,培養了孩子們對美的感受,對生活的熱愛,讓他們成為更好的人,這就是藝術教育的最大意義。”
藝術教育培養與家庭經濟條件無關
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父母不僅要認識藝術教育的重要性,更需要的是正確對待孩子的藝術教育。
此前,在一場“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藝術教育”的線上交流上,有網友提到,對于經濟富裕的家庭來說,藝術教育的目的才會偏重陶冶情操。兒童藝術繪本作家王海虎認為,藝術教育的目的與家庭的經濟情況并無關聯。“藝術是為孩子埋下心志高遠的理想和健康良善的內心種子,是為孩子開啟了看到更高更遠精神世界的窗戶。學習藝術對于并非十分富裕家庭的孩子而言,恰恰是提升自我修養,提升人文審美,開闊觀察世界的視野的最佳途徑之一。”
在這場交流中,還有一位農村媽媽說自己6歲的小孩很喜歡畫畫,每天有時間就會畫,因為農村沒有繪畫興趣輔導班,她不知道該如何給孩子進行繪畫相關的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資源的欠缺是多數鄉村面臨的問題。在王海虎看來,雖說農村沒有興趣班,這也有可能反倒促進了孩子對生活的觀察,對藝術的獨特感悟。在互聯網時代,網上充斥著各種關于藝術啟蒙、藝術引導的資源,對于藝術教育資源欠缺的地方,父母可以學著利用這些工具對孩子進行引導。
值得一提的是,雙減后,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讓孩子回歸藝術教育。并非希望孩子能有怎樣的藝術成績和成果,多數家長只是希望藝術學能讓孩子未來生活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