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能力(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孩子那些能力)
又到了開學季,在這個新的賽程中,家長們都爭先恐后的報興趣班、課外輔導班。生怕孩子們落下一點,就被別人家的孩子遠拋在后。但是,即便報了那么多課外班,家長們也還是會擔心這些對孩子的實踐能力、學習能力影響甚微,甚至還讓孩子對學習起了抵觸心理。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圖源自視覺中國
面對這樣的現狀,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兒少心理科心理治療師楊醉文解釋,其實不是參加興趣班沒用,而是家長們沒有合理利用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眾所周知,家庭是孩子成長的起點,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家長的行為在孩子學習能力、學習習慣上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楊醉文表示,在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上,楊醉文建議父母可以嘗試做以下幾點:
首先,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充足的營養食品,畢竟身體發育是心理發育的基礎和前提。
第二,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多樣安全的環境,生動的環境會促進孩子智力,言語,情緒,動作等方面的發展。
第三,第三,家長可以給予孩子多點動手、實踐能力,帶孩子一起做做益智游戲,既能發展孩子的學習能力,也能促進親子關系。
第四,最后,教育開始的時間也是個關鍵因素,早期教育可以合理開發孩子的潛在學習能力哦。
同時在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上,治療師楊醉文認為父母一定要注意些要點:
第一,不是投入越多的時間,孩子的學習習慣就越好。很多家長們為了孩子的教育,不惜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擔任了“陪讀爸爸”“陪讀媽媽”,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全程陪在旁邊,孩子一遇到不會的問題,馬上給予回答。殊不知這種方式會讓孩子對家長產生強烈的依賴性,這樣不利于孩子形成獨立思考和獨立學習的習慣。
第二,千萬別忽視孩子心理活動規律。多引導孩子思考,鼓勵孩子提問,一定要保持一個寬容耐心的態度對待孩子的問題,鼓勵孩子自己發現答案。這樣有利于孩子養成思辨與質疑的習慣。
第三,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切記不要給予過多“關心”。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有些家長會按捺不住內心對孩子的關心,時不時給孩子送個水果,送個零食,擔心他挨餓,還會問問他作業完成情況。這樣會打擾到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注意力的培養,甚至可能會形成容易分散注意的習慣。
第四,不是學的時間越長越好。在學習一段時間后,帶孩子從事一些放松的游戲。張弛有度的學習環境可以讓孩子學的更開心,而且能在接下來的學習活動中更好的集中精神,提高學習效率。
孩子的美好前程少不了父母的陪伴,老師千萬個,家庭就一個,孩子學不會,家長兩行淚。所以家長朋友們要合理妥善的應用以上這些方法,幫助孩子們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