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逃避問題怎么引導(孩子的逃避心理)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學習也變成了家長不得不重視培養孩子的任務。學習在家長看來是對孩子很重要的,然而,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下,大多數的家長都會發現自己家的孩子是很不喜歡學習的,但家長們對于孩子不愛學習的的現象并沒有一個合理正確的教導方式。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由于現在的孩子大多數的性格都很敏感,所以家長們不敢把孩子逼得太緊,因為如果逼得太緊,孩子不僅會感覺到十分的疲憊,而且也會對家長們說的話而產生反感。
正是這種孩子們生活中對學習逃避的現象,才會讓越來越多的家長不知道應該如何是好,不知道怎樣才能解決孩子不愛學習的問題。
孩子對學習持逃避態度,其實家長有很大責任?
1.太過度重視孩子學習
孩子之所以對學習持逃避態度,是因為家長們太過于注重孩子的學習,家長會認為如果孩子成績不好,老師就會輕視他,同學就會看不起他,那么孩子在學校里將變得越來越沒自信。
沒有贊美,只有批評,沒有尊重,只有貶低,孩子的朋友圈,孩子的世界觀,甚至是孩子在學校里所有的喜怒哀樂,都取決于孩子的”學習的好與壞”。
如若孩子背上了這樣的包袱,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感受不到學習知識的快樂,只會一味地去追求成績,不停的學習。孩子把學習作為第一要務固然是好事,但孩子的心態因此一旦扭曲,就不見得是好事了。由于家長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孩子才會不喜歡學習。
2.家長的激將法
“你如果不怎樣,就會怎樣”這是很多家長在對孩子使用激將法的一個公式。這種激將法,是在將犧牲孩子希望的一種結果為代價,進而獲得家長們想要的一種結果。
孩童時期是孩子成長初期身心發展的重要始發點,此時他們的認知是很直觀而且果斷的,激將法給予孩子的主要影響就是:在他們完全沒有形成自我成長意識中,直接肯定的告訴孩子只有學習更重要,而以一種他可以勉強接受但卻不可理解的方式向家長們妥協。
但孩子這種妥協并不能讓孩子專注于學習,反而只會讓孩子對學習越來越有抵觸感。因此,在對孩子的學習問題上,激將法并不是所有家長都可以使用的使用方法。
作為家長要學會如何合理的教導孩子,不要給他們制造恐懼,要引導孩子慢慢走向目標,如果用激將法去刺激孩子去學習,那么只會得到適得其反的結果。

3.孩子把學習當成任務
很多孩子對學習持有逃避的態度,是因為孩子把學習當成是一項任務。在現階段的教育環境中,孩子都是老師讓做什么,家長讓做什么,孩子就做什么。
孩子只是一直聽從老師和父母的話,從來不反抗,認為自己的學習就是聽好老師與父母的話,只要聽話,就是在學習。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為學習是一樣任務,因為平時孩子完全沒有自己的空余時間,也不能想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孩子會認為自己只是每天在空洞的執行每一項任務,沒有自己的思維,就會對學習持有一個逃避的態度。
4.家長對孩子的消極態度
面對自己家學習成績怎么都提不上去的孩子,很多家長為此都操碎了心,會不停的給孩子尋找補習方式,甚至會因此而罵孩子,覺得自己的孩子不爭氣。
比如孩子的一次期末考試沒有考好,沒有達到家長想要的成績,這是家長就會說:”你別學了,反正學也是白學,我花那么多錢來培養你你真是一點也不爭氣,明天就退學吧!”
正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消極態度,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問題而辱罵孩子,不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最終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讓孩子患上心理疾病。
由于孩子對學習產生了恐懼,所以孩子會不自覺的對學習持有逃避的態度,從而會使孩子的成績更加一落千丈。
3點讓孩子對學習更加提高”熱情”!
1.保證孩子的娛樂時間
家長讓孩子進行純粹的娛樂和休閑活動也不是一件壞事,有的孩子看電視劇的時候可以開懷大笑,讓自己的心情完全放松;有的孩子聽歌的時候能放空自己的思想,讓自己的大腦得到休息;有的孩子玩電子游戲的時候會全身心投入,通過游戲帶給自己的刺激感讓心情變得更加愉快。
讓孩子擁有好的心情是保證學習效果的重要方法,但是家長不能讓孩子過度沉迷于享樂,讓孩子想玩多久就玩多久,完全讓孩子把學習任務拋在了腦后。
家長必須教孩子學會平衡學習和娛樂的時間,比如,可以讓孩子為自己每天的課余生活制定一個時間表,列出每天的學習任務、學習時間、娛樂時間,也可以讓孩子為自己的周末制訂一個計劃表,列出周末想參加的活動以督促自己在平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讓孩子明白玩就是玩,學習就是學習。

2.讓學習更有樂趣
家長可以讓孩子學習中結合孩子自身的興趣。我們作為家長,要花點時間了解下自己孩子的愛好和興趣,找個合適的機會把孩子的興趣和愛好融入到學習中。
另外,我們家長也可以激勵孩子提出自己想學習的主題,比如一些書籍,游戲等,家長要與孩子一起分享學習的樂趣。同時如果孩子喜歡卡車,那可以找一些關于卡車的書籍;孩子喜歡音樂,那可以找一些帶有音樂的教育書籍,讓學習更加有趣,才會讓孩子在自身興趣中收獲學習。
3.表現好的獎勵
如果孩子可以專注于學習,我們作為家長可以因為孩子好的表現給孩子獎勵。例如把故事當作獎品,獎品并不是說只能是物質方面的,也可以精神方面的。
有的孩子喜歡聽故事,就可以把講故事當成一項獎勵。當孩子表現好,就為孩子講述故事,而這樣的獎勵方式不但可以起到獎勵的作用,還能夠讓孩子的閱讀興趣起到一個提高的作用。
還有就是旅游獎勵,當孩子表現好時,可以帶上孩子到外地做一次旅游,既是一種獎勵,也能讓孩子見識到各處不同的風景,增長見識。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家長要注意什么?
1.保證學習的環境
當在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家長不要去打擾孩子,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是一個重要前提。良好安靜的環境,能夠讓孩子更加專注,相反的家長在客廳里看電視,電視里面偶爾出現的聲音,很有可能將孩子的思維打亂,一旦思維被打亂了,再次專注起來非常的困難。
所以家長要在給孩子營造良好環境的前提下,給孩子做出榜樣,建立一個可以在家里學習的時間,從而在這個時間段里孩子可以認真學習。
2.學習難度要適中
家長對于孩子的學習不僅要抓住重點、形式要多樣,而且還要注意難度和量也要適中。如果學習難度太大,孩子大部分題都不會做,會挫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導致孩子對學習產生恐懼,以至于害怕去學習,對學習沒有興趣,學習效果也就不會好。
學習如果太簡單,孩子都不怎么經過思考就能做出來,這樣會導致孩子得意忘形,以為對所學知識掌握得很好,一遇到稍微有點難度的練習就不知所措了。

3.變成孩子的對手
對于孩子的教育,學習都是家長從小抓起的。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少不了家長的陪伴,引導,需要家長和孩子一同學習。給孩子講各種道理,給孩子提供自己的人生經歷,給孩子正確的人生目標。
我們家長可以變成孩子的對手,例如和孩子一起背古詩,看誰背的快,類似這種形式,與孩子形成一種競爭力,會增強孩子學習的動力。
4.贊賞孩子的努力成果
家長不要一想到孩子不喜歡學習,就感覺頭疼。要知道孩子的年齡還小,知識的儲備量不足,可能即使是家長覺得十分淺顯易懂的問題,孩子也是需要思考很久。
如果孩子想要自己攻克這個難題,家長就要給孩子空間和時間,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支持和無聲的鼓勵,并且在孩子解決問題后,贊賞孩子的努力成果,孩子就會更加想要去學習,去探索。
所以,當孩子出現對學習的逃避態度,我們家長千萬不要著急,要找對方法解決孩子的問題。要想提高孩子的學習熱情,營造良好的氛圍,給孩子一些鼓勵與贊賞,與孩子一起學習都是必不可上的。那么,作為家長的你掌握方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