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去幼兒園的孩子都聰明(不喜歡去幼兒園的孩子都比較聰明)
幼兒園階段的學習其實還是趣味性比較強的。不知道家長指的不愛學習是學哪方面?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在玩中學。這個問題從兩個方面來說吧。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1,孩子覺得枯燥沒意思。想讓孩子學習某一方面知識的話,需要鏈接到孩子的興趣點,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沒有人天生對枯燥乏味的知識感興趣,大人也是一樣。學習結果只一個,就是會不會。但學習的方式方法千萬條,只要達到結果,條條大路通羅馬。
可以設計有意思的環節,比如用畫畫的方式學數字,用音樂舞蹈的方式記古詩,用唱兒歌的方式來學英語,等等。家長可以充分利用發達的互聯網,尋找好的方式方法,為孩子設計出有意思的學習過程。
2.孩子覺得太難產生畏懼心理。難懂的事物會讓人望而卻步,產生逃避心理。還會喪失自信,產生我總是做不好,我就是做不好的消極心態和心理暗示。難題連大人都想逃避,迎難而上也要有強大的內心啊。
分析原因,為什么那么難?也許對另一個孩子來說就很容易。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人身上都有生來就有的天賦和弱勢。人無完人,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擅長做的事,有的人擅長背課文,有的人擅長算術,有的人擅長畫畫,有的人擅長運動。
我們可以去做我們擅長的事情,學擅長的領域,但不擅長的覺得很難的事就不去做了嗎?很難的知識就不學了嗎?并不是,知識是一個體系,不同學科互相關聯和交叉,未來也并非單一學科就能解決問題,而是需要學科之間融會貫通的綜合能力。也就是所謂的T型知識結構。
知識體系像一座建造中的大樓,需要一步一步從基層搭建起來。我們在大學之前所學的基礎知識正是搭建房子的基石。對于自己天生的弱項,不強求太高的標準,但大樓缺它不可,也要盡力去保證它的穩固。而強項決定了房子的細節,風格以及可以達到的高度。基石不穩房子就會倒塌,失去風格和細節房子就失去了更多的可能性。所以順強扶弱,強要高標準會更強,弱從低標準開始逐漸提升。
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弱勢,接納這些完美和不完美,明白要做的事很難但還得去做。孩子適合聽故事,可以和他舉例說明。然后就從每一小步做起。把難題分解開來,每次解決一個小小的問題,孩子也相對容易接受一些,每次小的進步都要鼓勵他,讓他覺得事情也不是那么難,有信心迎接下一個挑戰。積跬步至千里。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父母的榜樣力量。可以讓孩子觀察父母遇到難題怎么面對怎么解決的。繪本也是很好的工具。
3.培養孩子的興趣,良性的交友圈
每個孩子都有他感興趣的東西,從他喜歡的東西入手,可以學的更深入一些。比如我家孩子喜歡企鵝,我就從企鵝入手,講到了企鵝生活的地方南極,然后用地球儀指出南極的位置,再講到不同國家的特色動物,然后是問動物屬于什么類型,描述特征等等。家長可以讓孩子當小老師,來講解他擅長的。孩子的興趣也要挖掘,有時間帶孩子去看外面的世界,體驗不同事物,找到并擴大他的興趣,在生活中學知識。比如孩子喜歡吃瓜子,我來當賣瓜子的人,抓出一定數量的瓜子給她讓她拿錢來買,錢給對了就能把瓜子買回去吃掉。
交友環境也很重要,好的榜樣會帶動孩子學習和成長,反之亦然。聰明的孩子更需要正確的引導。細心的家長您一定可以讓孩子產生學習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