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10歲叛逆期女兒的一封信(寫給叛逆期兒子的信和心里話17歲)
我們常常讀到一些類似的信,有的很好,有的卻看似經典實為糟粕。說是經典,是因為代表了時下頗為普遍的觀點,并被傳播甚廣,父母們津津樂道。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然而其中不少名為經典,實則稱為精神鴉片也不為過。其中所述看似有理,實則有很大問題。卻又不得不承認,這些觀念早已是根深蒂固,深入骨髓。
我們來看一下這些觀點,并做一些不同的解讀。
關于目標
不管你多么努力用功,只要考砸了,就會被淘汰。
讓你沒日沒夜學習,不是大人無情,而是現實殘酷。
點評:典型的分數至上論,一考定終身思想。不是現實殘酷,而是你不懂的人生不只是一張考卷。
雙減的大環境下,父母們的本質觀念卻依然不變。幫孩子樹立更完整的目標,才是正道。
關于定位
你成績更優秀、才藝更出眾、表現更出色,老師才當你是寶。
要別人瞧不起還是尊重,都要靠自己努力。
點評:首先要自己瞧得起自己,自己如果都瞧不起,別人如何又有什么用。我們總是向外求,而不懂得向內看。向外求是教育孩子的寫照,也是大部分人現實中的映射。
教育孩子需要有更深廣的思考,而不僅是表面文章。
關于學習
同學聚會,要比就比:20歲比學歷、30歲比能力、40歲比閱歷、50歲比財力、60歲比體力、70歲比病歷、80歲比黃歷。
總之,好好學習。
點評:家庭教育,最常見的誤區就是比較,總拿別人家的孩子比較。這個是比出特色,比出境界來了。
未來的自己和現在比,現在的自己和過去比,自己和自己比不香嗎?自己看得起自己,就沒人看不起你。別人如何對你,都是你自己教別人的。
關于未來
態度決定一切,端正態度還來得及。
未來,我希望你既利己又利人。
點評:這個說得還比較靠譜,但是要知道,態度是怎么來的。如果很多事情不懂和誤解孩子,想讓他有好的態度就比較難了。態度和利人這方面更多靠的不是講道理,而是言傳身教,現身說法。
關于自己
別人沒義務關心你,對你好,除非你先關心別人。不要以為少了自己,地球就轉不了,以為自我渺小就放棄。
點評:這種人際觀念可以說是普遍性正確了。但是關于自我的話題其實需要更深刻了解,新時代孩子對自我已有了不同認識和探索。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甚至可以有少了自己,地球就轉不了的精神。
關于朋友
交友就像投資,投資要考慮回報。朋友落難時,要施以援手。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有意義。
點評:說的很好,但是功利的意思比較濃了。功利不是不可以,但是交友更關鍵的還是真心。靠小聰明反而可能是交友的大忌。
關于戀愛
花前月下總美好,甜言蜜語更迷人,但莫忘現實中的風霜雪雨。
彼此相愛,令人神往,概率卻不足10%。
和漂亮的握握手,和深刻的談談心,和成功的多交流,和普通的過日子。
點評:這個比較深刻,但感情的事,盲目和理智總是交錯,常常搞不了那么清楚。還是多些美好的祝愿,祝找到理想的一半。蘿卜青菜各有所愛,還是自己喜歡就好。
關于距離
兒女的天空越來越廣闊,父母的天空愈來愈小。
兒女與父母的空間與時間距離越來越遠,但父母總會在乎你是否常在身邊。
點評:和父母離得近確實很重要的。但是孩各有志,有些情況下父母也無法綁定孩子。
然而除了空間時間的距離,能拉近心理的距離才是更完美的。這個需要兒女逐漸懂得人之常情,還需要父母與時俱進,才能減小代際的鴻溝。
關于得失
人總有得意失意。
得意時,要清醒。失意時,要堅持。
點評:這個是很正確了。但是孩子們聽了可能會感覺老生常談。教育孩子如果常常有些新意效果是會好很多。不是為了新意而新意,而是學會某種方法不起作用的話,就嘗試去換種方法。我們常常是一種模式走到底,自己卻沒意識到。這也是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之一。
關于親人
不能與你一路伴行,總想為你遮風擋雨。
不能與你并肩作戰,卻想為你分擔苦難。
讓我們共同珍惜共聚時光。
點評:父母之愛的偉大無私總是讓人不忍評判,但愛與會愛之間總是有距離,縮短這個距離就是父母一生要修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