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被坊間說濫了的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被很多家長奉若圭臬,踐行了好多年。直至現在,無論是“被內卷”,還是“要內卷”,慣性思維使然,大部分還都行駛在這個軌道上,不求因,只問果,哪怕身心俱疲,也要保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對各種學習、補課的信息趨之若鶩,恐怕落在別人后面,讓自己孩子吃了虧。
2020年初,春節前夕,新冠疫情爆發。學生們開啟了前所未有的居家上課模式,一上就是好幾個月;父母或是無班可上,或是直接居家辦公。這樣特殊的背景下,客觀上給了父母和孩子更多的相處時間,于是家長們一邊享受親子陪伴的愉悅,另一邊也免不了煩躁抓狂,恍若“冰火兩重天”的境遇,讓很多家長開始反思,究竟要如何帶娃,如何建立良性健康的親子關系。
2021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草案出臺,前后歷經三次修訂,最終于10月23日審議通過,并確定于2022年1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持證上崗,依法帶娃”,一時成為熱議話題。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的《家庭教育學》結合幾位專家學者的闡釋,給家庭教育的概念做了一個界定:廣義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教育與影響,狹義的家庭教育指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培養與影響。
在家庭教育促進法出臺的大背景下,如何從“自然父母”成為“合格家長”,讓所有的爸爸媽媽都站在了同一個起跑線上。
立法之下,要成為合格家長,掌握三條原則:
一、家庭教育是私事,但更是公事。
中國傳統歷來重視家庭教育,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自古皆然。但家長更要認識到“家庭私務”背后更深層的本質和意義。孩子雖然為父母所生,但并非家庭私有,他們的命運也不應由父母來操控。他們是獨立的個體,是未來社會的公民,家庭教育歸根結底是要為社會輸出具有一定文化底蘊和道德素養的合格公民。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有自己的使命要完成。父母作為監護人,是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和第一責任人,陪伴孩子走上一程,修行一場,再目送他們離開。因此,父母一定要認清家庭教育“一體兩面”的本質,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摒棄“重智輕德”、“重身體健康、輕心理健康”的傾向,采用科學有效的方式,幫助孩子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家庭教育是一個雙向建構的過程,父母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從廣義家庭教育概念來看,我們能夠了解,家庭教育不僅是父母對孩子的單向教育,更是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教育與影響。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不是父母生了孩子,而是孩子生了父母。
不要以為小孩子不明事,不知理,就放大自身的權威感,一味地按照自己認定的標準和模型去塑造孩子。凡事物極必反,父母越是和孩子做高度綁定,深度粘合,邊界不清,甚至沒有邊界,就越可能事與愿違。
教育必須與孩子的生理與心理發展階段相匹配,父母要尊重規律,科學育子。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他們有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思考的角度,有無限的可能性和屬于自己的內在使命。
父母在教育子女上不能一味做加法,而是一定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敬畏什么?敬畏天道,敬畏生命,敬畏教育。孩子的純凈與簡單,正是蒙塵染垢的成人世界里最彌足珍貴的存在。其實孩子才是哲學家,他們時不時冒出來的終極追問,常常會讓父母語塞詞窮,同時也會帶來深度思考。所以,我們說,父母是在向孩子施以教育和影響,可誰又能否認,孩子來到這個家庭,不是來度化父母的呢?
三、家庭教育要堅持系統取向,關注因果循環,避免片面、孤立地看待問題。
成為合格父母,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長,第一次是在原生家庭。在原生家庭,現在的“父母”是曾經的“子女”,他們經歷了自己的父輩包括祖輩的教育,有著很深的烙印。社會上并沒有專門培養合格父母的學校。因此,在為人父母以后,開始各行其道,以自己的感覺、體驗,去教育孩子,培養孩子,對孩子施加影響。這個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會帶著原生家庭對自己成長的影響,并再次復刻到孩子身上。
還有一些很負責任,也肯學習的父母,通過各種各樣不同的渠道,去學習育子、親子知識和方法,然后用到孩子身上,效果可能有好有壞。因為,法無定法,一人一法,一事一法,一時一法,一地一法,想一個方法包打天下是不可能的。一個孩子的成長是整個家庭系統長時間潛移默化的影響,有些“果”,很可能是當初父母甚至隔代養育時,不經意間種下的“因”造成的。“果”已生成,如果看不到根本癥結所在,只盯著問題或者現象做孤立解決,大概率解決不掉,起碼是不能徹底解決。
“這個時代的家長,缺少的不是具體的理論和方法,而是缺少自己對家庭教育中一些本質問題的思考”。——出自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的《父母的5堂必修課》(張雯著)。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后續的學校教育永遠也代替不了的。學校教育是分階段的,是側重于知識傳授的,而家庭教育卻是基礎的、全面的、持續一生的。它是教育的基石,也是樹根,沒有樹根的滋養和持固,小樹長不大,也長不好。
家庭教育關乎孩子的終身發展和小家庭的幸福安寧,更與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緊密相關。掌握家庭教育三條原則,認清家庭教育本質,力爭在這輪教育改革的大勢中率先起跑!期待天下父母早日走出“雞娃”和“內卷”困境,以平等的視角與孩子開展對話,度己度人,完成這人世間最難,也最值得珍惜的一場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