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用暗示引導不聽話孩子一溜煙的火?
最簡單的方法:
“你今天不聽話,我們就不要出去玩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你今天不聽話,我們就不要出去玩了!”
對孩子說“你不能……”是被動的拒絕。
而鼓勵,是主動給孩子提供“面子”。
當孩子是主動的,愿意跟我們合作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引導。
這種“引導”,可以讓孩子看到自己主動承擔責任,而不是我們幫他做了,就會獲得自我價值感。
舉例來說,當孩子不聽話,我們經常用“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不聽話,我就不喜歡你了”等等,來恐嚇孩子,希望以此來達到他下次要達到你的目的。
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常常會讓孩子感到挫敗和難受,進而表現出對你的厭惡感。
所以我們需要盡量用好奇心去提問,比如問孩子:“你不聽話,你想要什么?”“我也很不開心,你想要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孩子一般都會回答“你能給我什么?”“你要什么?”“你是不是需要我給你買玩具?”等這時候,孩子的內心世界會感受到我們的尊重,他也會做出相應的回應。
如何解決?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多的要考慮到的是如何讓孩子愿意聽我們的,而不是我們跟孩子說,什么不開心、什么是你認為的不開心。
孩子能感受到我們的尊重,會更愿意配合我們。
溝通不是命令,不是吵架,不是打罵,是平等地和孩子交流。我們要把他當成我們的朋友,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尊重他們,傾聽他們,理解他們。當然,還要區分哪些是屬于孩子的,哪些是屬于我們自己的。
這一點很重要,很多時候,我們和孩子之間還沒有建立起信任感。我們對孩子說的話,孩子也不一定能聽得進去,所以,溝通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能聽得懂我們說話,我們就應該給予支持。
當然,每個人的語言表達方式都不同,方法也不一樣,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調整,改變溝通的方式,幫助孩子更好的與他人溝通,讓孩子更好的認知自己的情緒,逐步地掌控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