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人都應該首先學會愛自己。唯有懂得愛自己,才能張弛有度的工作,學習;才能健康的交友戀愛,游刃有余的掌控自我情緒,才能夠幸福地生活,遠離情緒內耗煩惱。
如果你還沒有做好這件事,那么這張書單,會讓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 01倦怠心理學 –
為什么你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愿想
作者 :羅伯特·博格|特里·博格
譯者:侯祎
推薦指數 : ★★★★★

近年來,倦怠普遍發生在能夠給予人們價值和意義感的所有領域中,如職業倦怠、婚姻倦怠、學業倦怠、養育倦怠、社交媒體倦怠等,從近幾年流行的“內卷”“打工人”等熱詞可見一斑。倦怠感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我們職場生涯的發展和生活幸福感。本書給出了消除倦怠、提升人生滿意度和工作效率的硬核方法。
浴缸模型,它能夠解釋當你對當下和未來進行考量時倦怠是什么樣子。該模型把你的個體能動性比作一個浴缸,它關注的是你的浴缸流入與流出之間的平衡。當你的浴缸空了的時候,你就會產生倦怠。
感知模型,它側重于你對過去的看法,關注的是你如何看待結果的合理性和你已取得的成績。通過該模型,你可以將你的感知建立在現實上并進行調整。
通過這兩個模型,你能夠知道自己已做的、正在做的和想要做的,是如何影響到你當前的倦怠狀況以及未來有多大可能會讓你感到倦怠。
– 02我的暴脾氣 –
易怒情緒背后的心理真相
作者 :羅納德·波特-埃弗隆
推薦指數 : ★★★★☆

暴怒是人類的七宗罪之一,不管是沖冠一怒為紅顏的突發型暴怒,怒發沖冠憑欄處的累積型暴怒,還是奧斯卡頒獎禮上扇耳光的羞恥型暴怒,抑或是泰森咬霍利菲爾德耳朵的興奮型暴怒,憤怒無處不在。
為自己的暴脾氣煩惱不已者當然需要讀讀此書,它會讓你更加了解自己的情緒以及由此導致的后果,并從根源上幫你解決煩惱。即使你性情溫和,亦不妨翻閱此書,會幫助你理解身邊的易怒者。脾氣再 好的人也會有突然炸毛的時候,閱讀此書有助于你應對憤怒這位“不速之客”。
– 03治愈系繪本 –
陪你的悲傷坐一坐
煩惱消消樂
推薦指數 : ★★★★☆

讓這兩本書來陪伴你度過人生emo時刻吧。
在這里你會找到貼心包容的陪伴、提供慰藉的安全空間、充滿共情的溫暖懷抱以及具體可行的建議。它既是成年人與自己情緒和解的重要一課,也是孩子必讀的治愈悲傷的課本。
這里是一個充滿溫暖和慰藉的安全空間,你可以和自己的悲傷一起坐坐,聊聊天。在接下來的旅程中,我們將一同經歷失去帶來的感受,掌握能幫助我們應對痛苦的心理工具,并探索可以從失去中得到的成長和收獲。
– 04邊受傷邊成長 –
超越依賴與自卑
推薦指數 : ★★★★☆

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否也有過以下經歷:
◎ 工作起來十分投入,害怕如果不這樣做,就會被周圍的人看不起甚至拋棄……
◎ 不僅把愛人當愛人,還會從Ta身上尋求缺失的母愛/父愛……
◎ 內心抗拒別人的幫助和建議,無法接納別人的好意,因為這會引起某種屈辱感……
◎ 隱藏自己的缺點,無法面對真實的自己,自尊完全來自他人的認可……
◎ 把“奉獻”當作美德,對他人的無理要求全盤接受,心甘情愿為他們服務……
◎ 無止境地討好別人,卻沒有得到想要的愛和尊重。明明是在追求幸福,但卻背離了幸福
…………
如果答案是Yes,那你一定會感同身受。
兒童精神分析學家鮑爾比曾經說過:“最令人恐懼的事情莫過于當你需要依靠他人時,身邊卻無人應答。”很多人從未得到過真正的愛,甚至長大成人后,還會時常面臨被拋棄的恐懼,并在它的驅使下做出一些離譜的事——習慣于看他人臉色行事,一味地迎合周圍人的需要。而他們的自卑感也大都源于此。
在這本書中,心理學大師加藤諦三向我們提出了以下建議:
? 滿足自己幼兒時代遺留下來的愿望,撫平內心的情感創傷;
? 與有主見的人交往,你的自我也會獲得解放;
? 不要成為他人的情緒垃圾站,這種看似推心置腹的傾訴并不會讓你感到輕松;
? 不要隱藏自己的弱點,真正親密的關系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的;
? 永遠不要怕自己不被愛,即便沒有父母的愛,人也能活下去。
– 05愿你被世界溫柔以待 –
終結欺凌,這樣做就對了
推薦指數 : ★★★★☆

平均每秒就有8名孩子會遭到校園欺凌,欺凌過后,無論經歷多少歲月,受害者的心靈都會留下持久的傷疤,早年的創傷需要一生來治愈。本書直面校園欺凌,將封存已久的校園頑疾暴露在陽光之下;提供八項簡單易行的關鍵策略,助力營造健康和諧的成長環境。
作者在書中列舉了或大或小的反抗欺凌的成功案例,并結合了她所經歷過的與欺凌相關的真實生活案例,為讀者總結出了如何有效應對欺凌的方法。同時,書中還提供了一些示例話術,供那些想要干預并解決欺凌困境但不知道該說些什么的人使用。
作為長期從事兒童、青少年情緒,以及欺凌行為研究的教育工作者,作者在書中為家長和學校提供了易于實施而又切實有效的預防校園欺凌的策略,從“認識欺凌”到“直面欺凌”,再到“預防和處理欺凌,每一章都提供了相應的練習。讀者可以利用這些練習幫助孩子理解欺凌行為,并有效地預防欺凌行為的出現。更重要的是,在每一章的結尾,這本書都給出了可以直接使用的“十大實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