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位家長都有過或正在經歷著給孩子輔導作業這種情況,確實,給孩子輔導作業有時能把家長氣地心臟病發。
在熱播劇《心居》中,有個片段是海清飾演的馮曉琴訓斥小老虎考試沒考好,小老虎粗心錯了個零,卷子交上去之前沒有檢查,馮曉琴提到高考考不好,十幾年的學費就白交了,接著小老虎開始哭,馮曉琴說我又沒怎么樣,你哭成這樣,要哭也是我哭,大談讀書及有文化的重要性,沒文化沒知識,走到哪里都會被人看不起,這跟她的經歷有關,她嘗過了生活的苦,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也吃那樣的苦。
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導都是他們年輕時走過的彎路積累的經驗,他們不想自己的孩子走老路,但似乎每個人都是不撞南墻不回頭,小時候大人的箴言總是左耳進右耳出,非要磕地頭破血流才長記性。
打一棒子給顆甜棗,接下來馮曉琴溫言軟語地告訴小老虎就剩他們兩個了,要好好讀書,將來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讓人看得起。馮曉琴的愿望就是在寸金寸土的上海有套自己的房子,連小老虎都知道,甚至安慰媽媽將來長大了給她買房子,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無可厚非,可讓孩子過早地體會到社會的殘酷,甚至把有房子住的期望無形地壓在孩子身上,我認為不妥,孩子應該享受每個人生階段的過程,在他小的時候就應該享受童年,不應該把大人的痛苦強加在孩子身上。也許她是無意的,但拔苗助長會適得其反。
家庭教育是貫穿一個人終生的教育,是作為家長終生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