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二胎、三胎政策的放開,很多家庭選擇了生養二胎甚至三胎,有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非常團結、榮辱與共;而有的兄弟姐妹之間凡事斤斤計較、自私自利。最近感觸頗深關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婆婆姊妹5人,一個哥哥,四個姐姐。 年前婆婆的哥哥摔倒導致腦出血,情況一度很嚴重,后來經過治療,恢復得很不錯。這期間我婆婆非常掛念,基本上每天一通視頻,詢問她哥哥的情況,包括恢復得如何、吃的飯多少等等,言語之間全是滿滿的關心與擔憂。婆婆然后再與她二姐三姐分別通電話,討論關于哥哥的病情,出院前又商議何時去探望。我就跟老公說:“感覺媽和她的兄妹真團結??!你姥姥是怎么教育的這些孩子?”老公說:“我姥姥凡事都以家庭大局為重,為了家庭可以犧牲自己。媽小時候家里的活兄弟姐妹都是搶著干,都擔心自己干的少了,讓別人多干了。姥姥也是以身示范,是個勤勞能干的人,但很有智慧。之前村里的草很有限,生產隊都是規定出固定的時間讓大家伙去拾草,但是具體哪天不知道,姥姥家都是提前做好分工,誰拿什么工具分配好。然后定出實施方案,先去劃好范圍,然后四個女孩負責拾草,男孩負責往家推,如果拾的慢或者不及時推回家,都可能會被別人搶走。分好工之后,就是等待大隊廣播哪天開山,為了不錯過廣播,五個子女輪流值班,一聽到廣播,立馬通知全家人,拿起工具就沖?!甭犃诉@些都快笑出淚來了,笑的同時我就在思考,這就是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長首先起帶頭和示范作用,長時間的耳濡目染,家長的行為習慣就會成為孩子們的行為習慣,孩子就會去模仿大人,先是行為,后是思想。所以婆婆兄弟姊妹之間就抱成一個團,日子越過越好,當時在村里基本上是數一數二的戶?,F在也是,誰家遇上事了,也是千方百計幫著出主意、出錢、出力的,非常團結,非常有大局意識。
而我鄰居一個大姨家就正好相反,她兄弟姐妹五人,四個女孩,一個男孩是最小的,從小家里就很慣這個男孩,好東西盡他吃,活都是姐姐們干,老輩子重男輕女思想非常嚴重。平時都是我干多了,你干少了,心里各種不平衡,家庭內部很不團結,個人想個人的。前幾年,她老媽媽去世了,剩下老爹爹一個人,飯也不會做,年紀也大了,幸虧一月還有一千塊的退休金。剛開始在兒子家住,老人以為自己剩下的時間就會依賴兒子,所以把給孫子將來結婚的錢、生孩子的錢都給了他兒子,沒想過過了一段時間兒媳婦提出讓輪著養,后來又在女兒家輪著養?,F在九十多了,小便失禁,結果子女們不愿讓老人在家里了,商議著去養老院,兒子又不同意,還得管著老人的退休金。反正是個人給個人找理由,互相推諉,都不想承擔責任,弄得兄弟姐妹之間非常不和睦,甚至都打起來了。鄰居家這情況也是歸咎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長的天平一開始就沒擺正,也沒有滲透過家庭大局意識,導致子女反目成仇。
所以,多子女家庭一定要注意孩子家庭團結意識的培養,孩子具有家庭責任感了,整個家以及孩子個人都會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