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的孫鴻松是小船長俱樂部、廣州市黃埔區心靈家園服務中心理事長,對于自己的工作,他是這么理解的:圍著孩子轉。他連續6年為轄內留守兒童舉辦公益安親夏令營,平等對話修復兒童受傷的小心靈,驅車上萬里走村入戶幫扶困境兒童。
今天,長期熱心公益、關注兒童成長的他,榮登“廣州好人”榜!
孫鴻松認為,“廣州好人”這份榮譽不是只屬于他一個人,更是屬于和他一樣
堅持在兒童保護關愛服務上默默奉獻的所有同仁們。
好人感言
孫鴻松
兒童是家庭是國家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有了孩子的健康和明天,才能有我們家庭國家和民族的美好明天和未來!關注兒童成長,我們責無旁貸。目前,城市的孩子一般都有相對較好的成長環境,但在邊遠地區和廣大農村兒童保護工作依然非常艱巨。只有更多的愛心人士和社會力量參與當中,才能夠形成兒童成長的堅固防線!
好人故事
▲孫鴻松和托管班的孩子們。(受訪者供圖)
為做公益,他和妻子賣掉了一套房
孫鴻松的公益路從心理咨詢開始。2011年,他考取了心理咨詢師證。從電工轉職成為夏港街社工站(原夏港街家綜)的一名社工。主要負責個案心理咨詢工作。僅2011年,他就負責跟蹤了16個婚姻家庭類個案。
2012年,孫鴻松籌劃成立服務機構——廣州市黃埔區心靈家園服務中心。作為非營利性的社會公益組織,成立之初,由于缺少資金支持,孫鴻松與妻子商量賣掉自家一套房子。就這樣,用賣房所得的費用補貼,機構才得以持續運作。為豐富服務內容,孫鴻松還讓做設計師的妻子當“外援”。
公益安親夏令營大獲好評
夏港街地處廣州開發區,轄內企業外來務工人員眾多。為方便開展服務,孫鴻松將服務點辦在員工眾多的廣大科技廣州有限公司。在開展服務過程中,孫鴻松發現,親子關系疏離是普遍問題。
為讓隨父母來廣州生活的孩子度過安全充實的假期,2013年暑期,孫鴻松啟動第一屆公益安親夏令營。招收50名12歲以下的企業員工子女。夏令營期間,孫鴻松為孩子們設計了音樂、美術、游戲等課程。為幫助孩子們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他還帶領孩子們游覽圖書館、博物院,參觀消防站學習安全知識。一系列課程和趣味活動的開展,不僅減輕了家長們的負擔,還拓展了孩子們的視野。
夏令營的成功舉辦,贏得了家長和孩子們的廣泛好評。此后,每年暑期舉辦夏令營便成為孫鴻松必不可少的工作。截止2018年,夏令營共舉辦6屆,累計約300名孩子參與。
▲孫鴻松向記者展示小船長俱樂部孩子們的作品。
關愛孩子,時刻關注孩子心理健康
2014年的一天,一雙兒女突然對他說:“老爸,你知道嗎,你在外面為留守兒童奔波,我們在家卻成了留守兒童!”看似幽默卻飽含委屈的話語觸動了孫鴻松。孫鴻松便萌生了開辦兒童托管班的想法。同時,托管班還肩負著為心理家園“造血”的功能。
2015年3月,孫鴻松與妻子攜手創立的小船長俱樂部正式開業。小船長之名寓意深刻:希望孩子們像船長一樣有使命有擔當,有責任有智慧,不怕險阻勇敢地面對人生的險阻和風浪。
作為一家社區兒童托管機構,孫鴻松要求小船長俱樂部的老師們在做好校外培訓輔導工作的同時,更要關注孩子們的行為習慣和心理狀況,及時幫助孩子們解決心理問題,陪伴孩子們快樂成長。
孫鴻松回憶,小船長俱樂部接收過一名個性突出的女孩。最初到俱樂部學習時,她在室內也不遵守約定規則。面對女孩的抵觸心理,孫鴻松并不急著改變糾正孩子的行為習慣,他每天靜靜地觀察孩子。
了解到女孩喜歡畫畫,孫鴻松便鼓勵其拿起筆,以“房、樹、人”為元素,隨心作畫。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分析女孩的畫作后,孫鴻松得知,正是因為女孩在家庭關系中的不對等,才導致了其情緒不穩。隨后,孫鴻松對癥下藥,與女孩父母溝通并給出合理的教育建議。經過孫鴻松3個月的觀察和引導,女孩的行為習慣明顯改善。她不僅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
自2015年3月開辦至今,小船長已累計服務上千名學生,孫鴻松也為近百名孩子提供心理輔導。
▲2019年,孫鴻松帶領公益團隊積極參與香雪節義賣。
在小船長俱樂部和心靈家園,孩子們學到了一技之長的同時,還能轉化自我角色,主動加入社區服務的行列。“家長們再忙,也要陪伴孩子成長。千萬不要因為忙于工作,疏于照料孩子,讓孩子們成為城市中的留守兒童。”在孫鴻松的帶動下,30名托管班的孩子主動走進小區開展春聯、掛歷等年貨義賣活動。義賣結束后,孫鴻松又帶領孩子們組成探訪團,到蘿崗福利院開展義工服務。
駕車上萬公里 為貧困家庭孩子提供心理輔導
2017年9月,心靈家園承接了黃埔區“沙漠綠洲”困境兒童服務項目,為轄內60多名困境兒童提供心理輔導。這些孩子大多居住地較為偏僻,探訪時,走錯路、迷路的情況時有發生。經粗略統計,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為幫扶這些孩子,孫鴻松駕車行程達上萬公里。
“通過幫扶活動,讓孩子們知道人間自有真情在,孩子們今后也會把這份真情傳遞給有需要的人,這就是公益的意義所在。”
11歲的小珊是眾多幫扶對象中的一員。因家庭經濟困難,家住福洞村的她每天要和弟弟步行2公里去學校上學。有一輛能載弟弟上學的自行車,是小珊最大的心愿。急人所急,心靈家園及時贈送孩子一輛嶄新的自行車。得知姐弟二人外出的機會不多,孫鴻松還邀請一家三口共同參與公益活動。
對孫鴻松的幫扶,小珊感恩在心。“親愛的社工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在一天時間里,我學會了騎自行車,我感到十分自豪……我會刻苦學習,為關心我的所有人、為社會作出貢獻。”一顆感恩的種子,從此在小珊心里生根發芽。
在你身邊,是否也有像孫鴻松一樣默默付出、關注社會話題的“好人”?
歡迎提供好人線索,推薦、評議你身邊的好人!
對線索審核通過的推薦人,將給予一定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