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從而我們可以看出父母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而且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往往說中階段是孩子各種價值觀念形成的時期,因而對孩子特別重要,可是我們卻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孩子最初價值觀念的雛形階段從他出生的一刻起就開始呢。那么讓小朋友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怎么做呢?
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做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各種習慣,說的長遠一點可能會影響他的整個人生階段。那么父母應該怎么做呢?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做父母的必須要言必行行必果,說到就要做到,否則如果父母一次次的失信于,那么勢必會無意中給他留下不誠實守信的影子,孩子扭頭一想父母這么做的應該也可以做的。
其次,讓小朋友從小就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比如,整理衣物被單,講究個衛生習慣,坐有坐姿站有站相。在外面要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在家里跟要做到幫父母分擔家務,尊敬兄長!當然你這些更需要家長有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告訴小朋友,你看爸爸媽媽就是這么做的,小朋友也要這么做了,不能夠一味的只是用體罰的形式告訴他。
記得之前我看過一個短視頻,就是媽媽跟四歲小朋友的對話,媽媽在搞衛生,可是還沒有搞完了就被一旁的姑娘整的到處臟兮兮的,于是媽媽告訴小朋友,只有客人才會在家里的時候不用幫忙的,家人都是要相互幫助的,于是媽媽問小朋友你要做客人還是家人,小朋友很肯定的告訴媽媽,“家人”!
小朋友的一切行為都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必須要從小開始培養。
重點提示:一味的使用打罵政策教育孩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要用心用行去和孩子交流!
今日話題:在幫助小朋友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中,大家有什么好的tips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