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對母女生活非常難,媽媽靠在菜場賣菜為生,女兒看到別人家賣豆芽生意很好,就帶著滿心期待問媽媽:“我們可以種豆芽嗎?”媽媽面帶笑容回答:“我們試試!”
小女孩不知道家里的存款非常少,媽媽也沒有因為生活窮困,對孩子冷言冷語,當孩子想種豆芽時,沒有反對,而是積極準備要用的材料,跟女兒一起嘗試!

01 第一次失敗了
失敗時媽媽的態(tài)度,決定著孩子的未來。在揭開蓋著豆芽的紗布時,失望極了,豆芽沒有長成粗壯的模樣,只有一根瘦小、枯萎的小綠芽,沒有成功。
媽媽看到失敗的結(jié)果時,并沒有指責(zé)女兒,而是笑著說:“我們再試試!”
02 找到方法,收獲成功

媽媽積極樂觀,女兒學(xué)會了不斷嘗試新的挑戰(zhàn)。媽媽只有四年級水平的學(xué)歷,認識的字也不多,她們一起找來種豆芽的書,按照書中的成功經(jīng)驗,改變方法。書中寫道:“要按時澆水!”
母女倆一起想辦法,如何解決澆水的問題呢?突然,房檐上掉落一滴水,媽媽笑了起來,有辦法了!找來塑料瓶子,每個瓶子上面都扎上幾個小洞,再用膠帶把塑料瓶子綁在了一根竹竿上,搭在了豆芽上方,水滴落下來的時候,女兒仿佛看到了一個美麗的新世界,不是種豆芽太難,是我們之前的方法不對!

女兒看到成功種出來的豆芽時,眼中閃著亮光,那是對知識的渴求,也是成功的喜悅。媽媽用行動告訴了女兒,遇到了問題時,一定不要放棄,相信方法總比問題多,不斷嘗試,一定可以超越自己!
03 女兒主動成長,學(xué)有所成
情緒穩(wěn)定的媽媽,影響著女兒的未來。女兒長大后,考上了大學(xué),本科畢業(yè)之后,做了科研方面的工作。女兒心中認為,正是因為媽媽鼓勵自己多嘗試,一直讓自己再試試,滋養(yǎng)了對知識的好奇心,在學(xué)習(xí)時遇到困難時,也不斷鼓勵自己再試試,肯定能找到解題的方法,成績方面一點兒不用媽媽操心。是樂觀的媽媽,開啟了女兒美好的新生活!

看到這樣的結(jié)果 ,相信大家都希望用生活中的小事,鼓勵孩子成為自主成長的人,家長具體如何做呢?
第一,在孩子面前,控制好情緒。
這位媽媽如果在女兒提出來種豆芽時,覺得自己養(yǎng)家已經(jīng)很難,哪有什么閑心種這些沒用的東西,或者,指責(zé)孩子不懂事,直接就會讓孩子再也不敢對生活有好奇心。
正是媽媽一直用微笑與女兒溝通,用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第一次的失敗,才會讓女兒感受到媽媽的愛,就是世界上最溫暖的家園。用穩(wěn)定的情緒陪伴孩子成長,才能收獲未來的繁花似錦。

第二,用言語和行為鼓勵孩子。
在小女孩看到豆芽沒有長出來時,媽媽積極的態(tài)度,帶著愛的目光,帶著笑的臉龐,都讓女兒看到了人生的希望,感受到了母親的鼓勵。
不僅是“我們試試”這四個字,帶給女孩成長的力量,還有媽媽的行為里,都在傳遞著愛,媽媽并沒有說著再試一次,心里卻認為不可能成功,真心認為女兒一定能在多次嘗試中,收獲快樂和成長,才會一直眼中有愛,臉上有笑,心中有溫暖。

也許,家長在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有時并不認可孩子的行為,其實,在臉上已經(jīng)帶出了不滿意的表情,心中也在否定孩子,可是嘴上還說讓孩子再努力一下,孩子肯定能體會到。只有真心接受孩子的嘗試,才能帶給孩子無限成長的動力,媽媽的支持,才是女孩進步最大的原因。
愛心寄語:

情緒穩(wěn)定的媽媽,用鼓勵的語言激勵孩子,會讓孩子樂觀向上,成為生活中的強者!發(fā)自內(nèi)心的鼓勵,是孩子成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