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疑惑,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為什么自家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成績相差那么大呢?其實決定孩子成績的不止是學習的天賦和父母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學習習慣。
堅持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讓學習事半功倍,好習慣決定好成績。
新學期,教育孩子,先培養(yǎng)孩子這10個學習習慣。
1、早睡早起
擁有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沒有充足的睡眠,孩子上課沒精神,很容易混日子。
晚睡晚起不僅影響學習狀態(tài),還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比如新陳代謝,免疫力,抵抗力,記憶力都會降低。
提升學習成績第一步,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精神狀態(tài)好,學習效果才能好。
2、大聲朗讀
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篇,不會做詩也會吟。大聲朗讀最能加深記憶,還能在朗讀中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
大聲朗讀是全面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的一種手段,也是一種語言表達能力,又是一種學習語言的基本方法。
孩子大聲朗讀所學的生字、句子、課文、詩歌,可以訓練正確的語言和語調(diào)。
大聲朗讀能使孩子們更快速地記憶大量詞匯、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形式,對于我們的寫作具有直接的模仿和借鑒作用。
3、尊重老師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尊重老師,才能敬畏知識、敬畏課堂,才能與老師更好的互動交流。
很多成績差的學生往往不尊重老師,以至于不服老師的管教,討厭學習。
學生與老師對立,家長與老師對立,最終受害的都是學生自己。
要提高成績,請讓孩子先學會尊重與敬畏,端正學習態(tài)度,虛心學習,方能學有所成。
4、課前預習
預習是課堂學習的基礎(chǔ),孩子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聽課效率才能事半功倍,聽課也會更有針對性。
父母要提醒孩子把預習當成每天的功課,每天花10-30分鐘時間,預習第二天要講的內(nèi)容,預習的時候要標注重難點,不求馬上理解,可以帶著疑問第二天的課程。
5、課后復習
溫故而知新,學習是不斷接受新知的過程,但學過的知識同樣重要。
復習不僅是為了加深記憶,還是為了對所學知識有更深的理解。
復習課本,梳理筆記,對學過的知識熟記于心,才能更快進入新階段的學習。
6、獨立思考
很多孩子一遇到不會的題要么蒙混過關(guān),要么抄答案。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思考能檢驗學習成果,決定學習的效果。成績下降快的孩子,你會發(fā)現(xiàn)他很少去主動思考。
只有思考,才能把知識學透徹,只有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育孩子,不能把他培養(yǎng)成“造分機器”,而要讓他學會自主思考。
7、善于總結(jié)
“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課堂記筆記的過程中,可以梳理知識點,理清邏輯。通過自己動手記筆記可以將零碎的知識系統(tǒng)化記憶。
其次,記筆記可以抓住老師所講的重難點,便于課后、考試前隨時翻閱復習。
當你集中記憶力記筆記的時候?qū)τ谥R點的理解會更加透徹,長期做筆記會讓你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知識點記憶與梳理的方式,思考能力也會進一步提升,學習成績自然也會提高。
8、課外閱讀
美國普渡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喜歡閱讀的孩子常常會表現(xiàn)出更多積極、適應(yīng)的行為,在學校表現(xiàn)更出色。
俗話說,得閱讀者的天下,任何一門科目都離不開“閱讀理解”。
孩子從小大量閱讀,能獲得更豐富的知識儲備,更多的寫作素材。還能通過閱讀增強語感提高口頭表達能力,鍛煉邏輯思維能力!
培養(yǎng)課外閱讀的習慣,也是提高成績的關(guān)鍵。
9、堅持練字
有些孩子題答的非常棒,可是字跡潦草,這樣就會影響卷面分。
尤其是文科類的科目需要大量的書寫,規(guī)范書寫就變得很重要。
前不久,有消息稱,書法將被納入考試,這無疑給寫字潦草的孩子更多壓力。
字想要寫好,一就得大量練,二就要專心,選擇合適的字帖,每天得保證練習字帖的字多于孩子隨意寫的字,在不寫字帖時,寫字得有意識的把字往字帖方面寫。
10、勤寫日記
很多孩子背知識點很快,閱讀理解也不錯,但語言組織能力和寫作能力就是不行。
堅持寫日記,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最有效途徑之一。
著名作家巴金先生說:“只有寫,才能寫出好文章。”日記,正是實踐“寫”的最佳途徑。
長期堅持寫日記能培養(yǎng)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和知識調(diào)動能力。要寫好作文,就必須堅持寫日記。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習慣能讓人終身受益,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只談成績,還需要趁早培養(yǎng)上述10個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