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提問:
父母總是說我假裝努力不愛學習,其實有時候真的很認真了,但他們總說久而久之我也真的討厭學習怎么辦?
01
管心營答復:
因為大多數人就是沒辦法喜歡學習,世俗意義上的學習就是一件很枯燥乏味的事情。
你說喜歡學習,有可能是類似喜歡新的知識之類的,但是父母說的喜歡學習,是忍受枯燥乏味的復習,取得一個好成績。
很遺憾的告訴你,父母其實可能并不關心你到底喜歡不喜歡學習,只是關心你的考試成績是否優秀。
不過由于考試有一個排名機制,這就是決定了只有極少數人可以取得一個好結果。
假如年級有500人,那么只有前10%算優秀的話,剩下的450人中,無論孩子多努力的學習,只要沒有拿到前面的名次,父母就不會滿意。
第二點,你可能不是討厭學習,只是不喜歡父母而已,所以你就想通過不學習來反抗父母。
這是很常見的一個心理游戲。
02
我們厭學癥管心營,之前接過一個案例,和你情況很類似。
這個男生剛剛上初二,根據他媽反饋:不知道是誰帶壞了她兒子,現在沉迷游戲,不愿意和家人溝通,一有時間就泡在電腦面前。
然后來到咨詢室,就關于學習這個事情,在我們咨詢師的鼓勵下,孩子和父母進行了“討論”。
兒子:我不是不喜歡學習,我就是煩你們整天吵我。
母親:我看你就是不喜歡學習,不然你怎么作業一直不寫。
兒子:那我作業之前的時候不是按時完成了嗎?
母親:那是你之前,你現在完不成,我就是要管。
兒子:我都說了,你不用管我,你在旁邊看著,我沒辦法寫作業。
母親:我現在看著你都沒辦法專心寫作業了,那我離開了之后,你豈不是更加無法無天?
03
看到這里你可能所有察覺,好像有點不對勁。
在生活的事情上,這個不對勁的地方更加明顯。
兒子和我們分享了一段和母親的對話,這段對話的時間背景是上午十一點半左右。
母親:你要不要吃午飯?
兒子:我不餓,不是很想吃,你先放著吧,
母親:雖然放假了,每天還是應該按時吃飯的。
兒子:好吧,那我吃一點。
母親:早上你吃了嗎?
兒子:吃了。
母親:什么時候吃的啊?
兒子:9點左右吧。
母親:你9點多才吃的飯,現在你怎么還吃得下。
發現了嗎?兒子不愿意和母親溝通的原因:無論兒子怎么說,他都是錯的。
04
吃飯也是錯的,不吃飯也是錯的。
而且這種情況,我們管心營相信肯定在生活中頻頻發生。
兒子雖然年齡小,但是他作為主要受害者,以及聰明的頭腦,很早就識破了媽媽的把戲,所以,他做出了一個決定
——既然我怎么做都是錯的,那我干脆什么都不做,還輕松一些。
當你和父母討論你是不是真的喜歡學習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進入了這個陷阱中。
就算你再喜歡學習,你爸媽都能挑出你不喜歡學習的“證據”。
作業沒寫完,就說你沒寫完作業;寫完了,就說你為什么不預習;預習就說你為什么學習的時候走神;不走神,就說你為什么喜歡學還玩手機……
總而言之,喜歡學習是一件沒有標準的事情,無論你再怎么【喜歡】,你父母都有理由說你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