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開竅?開竅就是突然之間明白了許多事,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用一句俗語說就是:突然醒悟了,明白了,成人了。作為家長都希望能看到孩子早點開竅,開竅的孩子常具備以下三個特點:一是智商高,知識成體系,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理解力強,學什么都快。二是內驅力強,學習主動有方法,生活安排井然有序,完全不需要家長的催促和監督。三是情商高,能共情,知冷暖,知道如何與身邊的人相處。

每個孩子開竅的時間都不同,有的聰明早慧,小學五六年級就有清晰的目標,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而有的到了十七八歲了,甚至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還是懵懵懂懂,還需要父母的一路扶持,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點開竅,那樣我們這些當爹媽的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怎樣才能讓孩子早點開竅呢?心理學家總結了四條,只要我們做好這些就能使孩子早點開竅。
第一,放下對孩子的控制。有一個心理學家講過一個案例:有一個高中生,英俊瀟灑,在和這個高中生談話的過程中,心理學家感到這個高中生特別擅長捕捉別人的情緒和感受,說話時總是唯唯諾諾,拿不定主意。經過了解發現這個高中生17年來一直活在媽媽的情緒感知里,他隨時會去關注媽媽的情緒,只要媽媽有一點不高興,他就想辦法撫平。

他非常討厭自己的生活,總想擺脫媽媽對他的控制。他曾經試著體驗了一個周,在這一個周里,他完全以自我為中心而活著,他可以徹底不聽媽媽的話,徹底把學習拋到了腦后,不管成績,也不管老師和媽媽對他的評價,當時他的內心只有一個想法:你們喜不喜歡我,那是你們的事,我就是我。這種想法占據了他的頭腦之后,他整個人突然變了,一股氣勢從身體里涌出,唯唯諾諾的他變得我行我素。
這時候班級里有一個大哥級的人物看他這幾天不對勁,和他有了正面交鋒,他的氣勢完全碾壓了對方,對方才主動求和,原來一直占上風的女朋友也開始用一種崇拜的目光看他,變得小鳥依人,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一個周,到了第八天開始上課了,他感覺老師的話仿佛都說到了他的心里,課也變得特別好理解,他覺得如果這種狀態持續下去,他門門可以考滿分,可這種狀態只持續了一個上午,之后他的完美感覺下跌了,最后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

這個高中生把自己的這一周經歷的感受跟心理學家交流,心理學家跟他這樣解讀:我們所謂的成長就是要把自我活出來,當你徹底聽從自己的感覺時,就會體會到生命的不可思議。原來的你處于媽媽的高壓和控制之下,學習很吃力,做什么都提不起勁,整日精神萎靡,兩眼無光,完全不開竅。你的這一周之所以感到這么爽,就是你活出了自我,功課都變得簡單了,說明你開了竅,現在你又恢復了原來的狀態,是你的媽媽把你的已通了的竅又堵上了。
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個精神胚胎,只有讓他自由生長,他才能活得舒服快樂,作為家長想讓孩子開竅,首先要放下控制,只有讓孩子活出自我,他才能發現自己源源不斷的能量,才能去發展自己的精神胚胎。

第二,增加良性刺激,促進腦神經元的連接。有很多網友在分享自己的開竅經驗時這樣說:我感覺突然腦子亮堂,前所未有地清醒通透,理解力被瞬間激活,學習力爆棚。記得初中學習幾何證明題,開始怎么都看不明白,經過一段時間,突然某個時間點,我一下子明白了,然后一路暢通,特爽。
從這個分享里有一個字反復出現就是通,其實所謂開竅,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說,就是腦神經細胞受到刺激,神經元不斷增長,當他們彼此連接構成特定的通路,人就開竅了。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孩子開竅家長可以創造許多機會,讓孩子多接受一些良性刺激,來促進腦神經元之間建立連接,閱讀、各類運動、戶外活動這些都是不錯的刺激源。

第三,幫助孩子獨立。孩子的獨立也是開竅的重要基礎。中國的家長總是包辦太多,因為無法真正信任孩子能行,最后讓孩子失去了鍛煉自己不斷成長學習的機會。在這一方面我們可以學學日本,日本的家長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疊被子,整理書包干各種家務,獨立性強,所以日本孩子和中國孩子相比開竅的時間要早一些。
第四,督促鍛煉。要讓孩子堅持鍛煉身體,可以使孩子更聰明,因為鍛煉身體有利于促進孩子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孩子更聰明。特別是跑步和游泳,這兩樣活動既是求生技能,又能增強手腳腦的協調能力,經常練習能使身體好精力充沛,孩子會由內而外散發出自信的氣質,人際關系會更好,學習效率也會更高。

要讓孩子早一點兒開竅,就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放下對孩子的控制,讓孩子活出自我。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讓他舒服地快樂的成長。
增加對孩子的良性刺激,促進腦神經元的連接,只有個神經元之間互通了,人也就開竅了。
幫助孩子獨立,增加自信,讓孩子多做一些家務,培養他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孩子就能早點開竅。
督促孩子鍛煉身體,因為鍛煉身體有利于促進孩子的注意力和記憶力,能讓孩子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