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優秀家長的必修課,幫助孩子養成一個良好行為習慣的前提是家長起到帶頭作用,如何做到對孩子無條件的愛也是我們家長培養孩子面臨的重要問題。今晚很榮幸聽到“注重規則意識,成就孩子幸福人生”的主題講座,對我來說是一堂特別受益的課,感謝主辦方為我們提供了聆聽講座的機會。
講座開始的一個話題,對我特別有感觸,家庭教育是一個人的教育起點,也是一個人步入社會的基礎,關乎著人一生的品德、行為、習慣、能力、理想及追求的啟蒙,是伴隨人一生的,父母的言傳身教及潛移默化的影響,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及幸福。同時,家庭教育也關乎著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穩定,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基礎,家庭教育的終極目標理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通過這個話題我更深刻認識到家長對孩子的重要性,只有言傳身教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要明確規則意識對孩子的重要性,更應該用愛給孩子定制適當的規矩,一個人內在的能量是來自于愛。管孩子最高的境界,叫作溫柔,但 是有邊界的。就是孩子做錯了事,一定要指出來,一定要糾正他,這才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他會知道,我的爸媽是關心我的,我如果做錯了事,他們會指出來。但是無條件的愛不代表溺愛,無條件的愛是可以批評的。
因為教育的核心就是理解好規矩和愛的關系,父母應該制訂的規矩中有愛,而平時的愛中也有規矩。
而我們的家長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則,因為家長的言行嚴重的影響著孩子。首先我們要講究教育策略。從溝通細節入手,讓孩子明確規則。再制訂規則增強遵守規則的時候要和孩子協商,讓孩子參與進去,這樣有助于孩子自覺性,要對孩子的心情表示理解給孩子留有希望。家長要正面引導、提高幼兒執行規則的能力。要說到做到,表里如一。及時肯定強化自我意識。
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博士王濤認為在沒有規矩的愛中長大,孩子失去了感恩 ,在沒有愛的規矩中長大,孩子學會了自卑,在沒有愛也沒有規矩中長人孩子失去了敬畏,在規矩和愛中長大孩子學會了謙卑和自信,教育的核心就是理解好規矩和愛的關系
規矩中有愛 愛中有規矩
教育的本質就是讓孩子處理好規矩與愛。成功的教育是規矩和愛的統一, 真正的規矩,是體現愛的規矩,真正的愛是帶有規矩的愛,所以我們應該帶著愛和規矩去教育孩子。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孩子的心目中的形象是那么的崇高,所以家長要為孩子塑造遵守規則的形象,父母的行為導致孩子模仿。正所謂上所施,下所效也。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本性是純潔,天真無邪,讓孩子時刻保持初心,健康的長大,是學校和家長的共同的愿望。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里講,一個人這一輩子尋找的最重要的東西是兩樣,一樣叫作歸屬感,一樣叫作價值感。無條件的愛可以帶來歸屬感,他知道我屬于這個家。那么價值感,就需要我們的父母為孩子建立。塑造一個孩子的行為最有效的時機,不是在他做錯事的時候,而是在他做對事的時候。當我們提高了孩子的價值感以后,他的自尊水平提高,他的自律性才能夠相應地提高,從而為自己、為家人、為朋友負責。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六歲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時期是智力開發最佳時期,也是習慣形成的重要期。”對于孩子的教育僅憑幼兒園是不夠的。需要家庭教育共同配合攜手并進。才能成就孩子一生的幸福。
一個孩子內心有無條件的愛,父母很愛他,他愛這個社會;自尊水平很高,他的價值感很強,他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問題;同時遇到了挫折,遇到了困難,他能夠用終身成長的心態不斷地迭代,不斷地進步。只要我們對孩子好一點,這個世界就會和平很多。大量的生活中的大反派,就是因為沒有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沒有愛,沒有價值感,才會去做很多危害這個社會的事。
孩子是祖國未來的花朵,需要辛勤的園丁去澆灌,需要失誤和挫折的洗禮,需要家長的陪伴,才能茁壯成長,開出最美艷的花兒。
希望我們可以通過制訂有愛的規矩來增進親子關系從而改善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