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感覺自己孩子學習動力不足時,細細觀察,孩子在學習上面對一點困難,就會輕言放棄,學習不認真,成績每況愈下。

都說讀書改變命運,而現在孩子們生活卻十分優越, 讀書、學習這些做得好不好,似乎孩子覺得對自己沒有什么影響。
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狀態呢?有的家長開始“強制執行”了,給孩子不斷去尋找外界的壓力,比如:考不好試就會怎樣怎樣的心理暗示;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每天大量刷題……
抗壓能力強的孩子還好,如果不強的孩子,有可能會在心理上出現問題,到時候可謂得不償失,兩敗俱傷啊!

其實很多時候,并不是孩子不會做或者是怎么學也學不會,而是孩子自己的問題,他并不想學。
當你認識到孩子是自己內心不想學,很排斥學習,對學習沒有興趣的時候,那么作為家長的你必須要采取一些行動了。
一、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
想要改變自己的孩子,我們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試著去找一找孩子不想學的原因吧。
有些孩子是因為基礎打的不好,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累加的過程,在學習中途出現哪個環節,都會有不同的影響。

還有些孩子是因為懶惰,因為學習往往是枯燥的,即使大人們絞盡腦汁想把學習變得輕松而快樂,在玩中學……但是也需要下些功夫去寫寫、練練,而這些孩子不想付出辛苦。
與其說這些孩子不想付出辛苦,倒不如說孩子是因為沒有嘗到學習的快樂,沒有學習的動力罷了。
二、調動其積極性
大家知道一種情況,要么這個人身臨絕境或者被激發了某種內在潛能,才會有巨大的改變,孩子們更是不能例外。

學生在學習上沒有積極性,我們大人也要學些方法,并且做好下面這幾件事,把這些件事做好了,對孩子幫助不會小。
“夸”出來的好孩子
大家聽過賞識教育吧,作為小孩子,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得到老師或家長的表揚。
為了得到認可與表揚,小孩子可以想盡辦法表現自己。所以杜du老師覺得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定的認可度,讓他擁有強大的內心。

嘗嘗學習的甜頭
怎樣調動其積極性呢?杜du老師覺得首先讓孩子們嘗到學習的甜頭,試想想當孩子用到了剛剛學過的知識去解決了問題;當孩子運用所學幫助自己、身邊人解決了困難……
這種成就感就是所謂的甜頭,嘗到了甜頭就激發了孩子內在的動力。
與課本培養感情
為什么說是與課本培養感情呢?其實我們的各科教材都是非常好的學習資料,而課本上的內容都是以基礎知識為主。

那么孩子把課本學好,基礎打的扎實一些。
當孩子把簡單的問題做對的時候,大人的認可與夸獎要來得及時,也就是說基礎的東西孩子能多對一些,獲得認可就容易一些。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幫孩子擺脫厭學與焦慮。
三、找回自信
孩子學好基礎知識,刷一些簡單的題,得到大人的肯定,這樣就能找回自信,是的,沒錯。

想一想,如果一棵樹上結的果子,你跳一跳就能夠得到,那么相信你肯定會試著去夠一夠的。
如果一棵樹上的果子結得特別高,感覺自己跳起來也是夠不到的,那么你還會去試嗎?
同樣的道理用在孩子的身上,來解讀孩子的內心,有時題太難了,超出孩子所承受的范圍,或者學得復雜了,孩子的自信就會被打擊。
總而言之,想要激活孩子的學習動力,讓他告別厭學與焦慮這種不良狀態。其實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因為更多時候不是孩子學不會,而是他們不想學。
好了,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評論區留言或點贊支持一下哦。十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