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名句: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

想來,讀書的益處人人皆知。那作為父母自小就培養(yǎng)孩子成為一個喜歡讀書,愛讀書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而我們都知道習慣的養(yǎng)成也絕非幾日之功,所以,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其無意識的情況下,就要花時間花精力,用心耐心地陪伴孩子一起讀書,這是形成讀書習慣的重要一環(huán)。
那家長應(yīng)該如何做,才能更好地陪孩子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呢?
一、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父母的言傳身教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
言傳身教往往是從孩子的視野中,自小便可看到,感受到家長與書的密不可分。這時候的孩子根本就不會懂得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的含義,但父母讀書的場景會深刻印入他的腦海中,他會慢慢地學(xué)效仿父母的模樣讓讀書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二、從小就要讓孩子看到你經(jīng)常讀書的身影,要規(guī)律性地讀書給他聽。
猶太人被全世界公認是最聰明的人。他們普遍都非常愛閱讀。特別是孩子出生不久,家長便會開始讀書給孩子聽,而且隨著孩子長大,會把蜂蜜抹在書上,讓孩子舔食。而這種自小就引導(dǎo)孩子的行為,會讓孩子體驗到書是美好的,是有甜蜜味道的。

所以,孩提時代,這種父母陪伴式閱讀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性的。特別是在孩子無意識階段,他見到你看書,聽到你讀書,而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他自然會對你手中的書感興趣。而且這個階段,他所看到的世界就這么大。接觸的人也非常有限,而對于母親的聲音也極其敏感。而對于母親的依賴感會因為聲音的出現(xiàn)而他感到愉悅,和安全。故此,這有意無意中會加深他對書的記憶。
三、利用睡覺前的空余時間,給孩子陪伴式的閱讀,加深閱讀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晚上孩子睡覺前,給孩子講書上的故事。這樣不僅增進了孩子與自己之間的情感交流,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語言交流渠道,從而不僅讓孩子掌握了知識點,還能提高孩子的閱讀表達能力。而孩子的知識 儲備越豐富,求知的欲望便會越強烈,而讀書的重要性也會得到體現(xiàn)。
四、經(jīng)常要帶孩子去圖書大廈選書。可以讓她多挑幾本,而后最終只買一本。
書是用來看的。所以,看不完這本書,下一本就不能買。在家長把買書的決定權(quán)交到孩子手上之后,一定要告訴孩子這一點。這樣,選擇一個地點閱讀后,讓孩子最終通過思考,買下自己最感興趣的那一本。在閱讀的時候,他便會更珍惜,更認真,收獲也會更多。而這種陪伴孩子擇書閱讀的方式,還能增強孩子的判斷力,讓孩子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果斷,不會猶豫不決。

五、在特定的讀書環(huán)境內(nèi)陪讀,創(chuàng)造獨立閱讀的機會,讓孩子充分享受自主讀書。
好的讀書環(huán)境,氛圍能感染孩子。特別是圖書館,書吧這樣的地方。很容易讓人進入自覺,自主的學(xué)習狀態(tài),從而專注在所看的書籍上。這時候父母的陪伴閱讀,往往只起到了靜守的作用,而無需在他讀書的時候有過多的言語。及時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也可從立馬答疑逐漸過渡到把問題記下來,最后一并和孩子一起探討。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孩子專注閱讀的時間,還可以讓孩子學(xué)會記錄,歸納,總結(jié)問題,最終通過父母的幫助,自己的努力,成功解決問題。
生活中,一些家長會抱怨孩子不愛讀書,那是因為他們在閱讀中沒有體會到讀書的快樂。他們沒有對閱讀這件事發(fā)生興趣,更重要的一點便是他們沒有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所以閱讀要從娃娃抓起,要從父母陪伴閱讀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