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一回來就鎖上門,我們也想跟他溝通,可說不了幾句他就發脾氣,我們能怎么辦?
孩子一放假就抱著手機,要么就是躺在床上戴耳機拒絕溝通,拿他沒辦法……
如果您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類似的困惑您是否也有?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世界精神衛生日以“青春之心靈,青春之少年”為主題,呼喚全社會對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給予關注和支持。
昨天,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醫學心理科專門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和義診活動,為青春期孩子和家長解除情緒困擾。
《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2019-2020)》曾指出,2020年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深受心理障礙的困擾,其中抑郁檢出率為24.6%。新橋醫院醫學心理科賀英主任表示,看到這樣的數據,心理工作者都會覺得膽戰心驚,重視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賀英主任指出,青少年期是身體快速成長的時期,也是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又被家長們稱為“反抗期”或“叛逆期”。在這個時期,孩子的內心充斥著變化和沖突,同時更是各種心理障礙的高發時期。
對大多數青少年來說,雖然達不到心理障礙的嚴重程度,但常常有各種困惑和煩惱,自己無法想通、走不出來。但父母又走不進去,難以幫助到孩子。若孩子的內心長期被沖突和矛盾困擾,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和疏導,長此以往,心理問題就容易出現。
專家支招
從日常青春期孩子一些細節表現中,能發現孩子存在的心理困擾,也需要及時引起家長重視:
01
情緒持續低落、高興不起來、煩悶;時常覺得活著沒意思,自卑;對原本感興趣的事失去興趣,懶得活動,對什么都無所謂。部分會出現失眠、全身乏力、犯困等狀態。
02
擔憂害怕如考試、言談、上學、參加社交活動等,出現回避行為。
03
沉默寡言,不和他人交流,行為退縮、或出現怪異行為,自言自語,自笑。
04
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完成作業困難,學習成績明顯下降或一直低下。
05
體重明顯下降,吃飯時有意回避他人。
06
入睡困難,早醒或睡眠中容易驚醒。
07
經常存在人際沖突,易怒,行為沖動。
08
遇到突發事件后,難以適應,影響到日常學習和生活。
09
存在醫學檢查難以解釋的身體不適癥狀。
10
性困惑或性行為異常。
專家提醒,如果孩子出現了上述情況,家長應有意識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態,帶其至專業的心理門診就診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