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家長們和孩子們都經歷了史上最長的假期,現在,大中小學校都逐漸復學,孩子們的心情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許多學生,想念學校,想念同學們,已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沖出家門,回到學校。但也有的學生,卻是心事重重,忐忑不安。
初二學生小王,在父母的陪伴下來到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就診。一周前,小王的學校已經開學了,但小王卻仍沒能走進學校。原來,開學前一周,小王就逐漸出現了失眠,晚上睡不著覺,多是到半夜十二點才能睡著,早上起不來,常要十點之后才能起床。白天也沒精神,頭昏昏沉沉的,胸口發悶,有時覺得胸口像壓著塊石頭一樣,胃口也不好,常說“肚子疼”,體重減輕,對最喜歡的電腦游戲也提不起興趣,整天唉聲嘆氣,心事重重。父母詢問他怎么了,除了說“不舒服,沒心情,不能上學”,也說不出其他原因。
小王的父母很著急,趕緊帶小王去醫院消化科看了看,醫生稱沒什么問題,建議來心理科看一看。小王的父母一聽,心里犯嘀咕,平時對孩子管教也不嚴啊,怎么小小年紀,還心理有問題?
來到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咨詢門診就診后,心理科主任潘惟華接診了小王,發現小王平時學習成績一般,在班里朋友不是很多,平時喜歡打游戲消磨時間,父母做生意,工作比較忙,平時和小王的溝通很少。這三個多月的假期里,小王大多數的時間都在玩游戲,很少上網課,平時的作業也多是抄抄同學,就這樣松散的度過了假期。臨近開學,這么長時間沒學習了,學習怎么能跟的上啊?平時雖然學習一般,但也湊合,現在連湊合也湊合不上,這可怎么辦?于是小王緊張不安,出現了以上的癥狀。
潘惟華主任指出,目前,小王是由于臨近上學產生了厭學情緒,從而表現出一系列的癥狀,心情不好,失眠,胃腸道不適,注意力不能集中,提不起興趣等。針對小王的癥狀,潘主任給與小王耐心的解釋和安慰,并鼓勵小王會和父母一起來幫助他。
潘主任指出,青少年自律性有限,大多數人在這個長假期中都難以做到像平日一樣,每天按時按點的學習,多少都會有松懈,程度不同而已。作為父母,平時工作再繁忙,也不能忽略和孩子的溝通。同時,家長要盡量理解孩子,畢竟成年人也時常會有計劃難以完成的情況。面對孩子的松懈,既要理解包容,又要幫助督促。回家后,可以和孩子分享父母自己的生活中也曾有過的暫時落后的經歷,讓孩子看到父母也會有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但后來經過努力又能夠重新趕上。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正常化自己的厭學情緒,同時建立克服的信心。
潘主任分析,目前許多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多在家長、學校的安排下進行,相對被動,缺乏主動性。在漫長的假期中,生活和學習很容易逐漸沒有規律,表面看似放松,但時間長了,孩子本人也會覺得不舒服,從而出現一些情緒問題。針對這個現象,潘主任建議:
1)節假日時,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積極安排一些戶外活動,家庭聚會,真正讓孩子在假期得到休息放松,同時在玩耍中增進親子關系;
2)臨近開學時,提前讓孩子逐漸恢復良好的作息和學習習慣,逐漸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為開學提前做好準備;
3)開學伊始,父母要及時關注到孩子是否有異常言行,發現以后,耐心詢問,積極溝通,避免指責說教,嘗試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和孩子一起探討,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鍛煉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認識到親子間良好的互動關系,比父母的權威形象更重要;
4)當孩子出現一些嚴重的情緒問題,父母難以應對和解決時,及時帶孩子到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