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士多德說:“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復。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
好的習慣可以優秀人生,壞的習慣卻能毀掉孩子的一輩子!
而不改掉壞習慣,好習慣是難以建立起來的。所以家長們,不妨先幫孩子改掉以下六個壞習慣,再幫孩子養成六個好習慣!
01
六大壞習慣

1F
拖延癥
表現為寫個作業磨磨蹭蹭,干什么都喜歡拖個一段時間再去做,要么拖到最后就放棄不做了。
拖延癥一旦養成習慣就容易讓孩子養成依賴性,久而久之就越拖越久,最后就會感到疲憊不堪。
還會降低學習的效率,降低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到學習成績。

2F
無計劃
孩子不知道如何學習,也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永遠靠家長跟老師去規劃帶動。臨時出了變動只會害怕、無助求他人幫助。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計劃的學習只會渾渾噩噩的混日子,也根本不可能有學習上的進步。

3F
不懂裝懂
有些孩子也會比較看重面子,認為自己如果去問別人問題,顯得自己笨,很沒面子,所以時常不懂裝懂。
在別人溝通時說我都明白的,我都懂的。等到考試卻一無所知,成績排名靠后。
這種固步自封,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最終只會害苦自己。


4F
經常遲到
班里總會出現經常性上學遲到的孩子,其實經常性遲到會體現出孩子是個沒有合作精神的人,只會考慮自己。
因為正在上課期間,突然報到會影響老師和學生的上課氛圍,還會影響其他學生學習,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經常遲到也會減少自己的學習時間,接受知識的機會更少,從長遠來看成績自然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5F
老好人
老好人的孩子對于他人的請求不懂得拒絕,總是答應幫助,并且超過能力之外的也要硬著頭皮承諾可以完成。
甚至為了完成答應別人的事而把自己的事情放在最后,即便自己的事情做不好,也要做好別人的事情。
這類孩子很看重他人的想法,會因他人的一點意見而影響自己的情緒,所以盡力想得到他人的認可,導致自己無法全力以赴地集中精力完成學習。

6F
三分鐘熱度
今天想做這個,明天想做那個,想起一出是一出,但從來沒有一件事做到超過三天以上的。
在學習上,也是多個科目來回寫,最終哪個都沒寫完,最后放棄。
對于自己的承諾也無法準時兌現。例如:明天一定要讀一個小時英語。但你發現,他第二天早已想不起之前定下的目標了。
這類孩子不懂得堅持,只按一時的想法行事,必然也取得不了好的成績!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所以想要孩子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以及更優秀的一生,養成一些好習慣是必不可少的!
02
六大好習慣

1F
思維活躍
思維決定行動。在學習中,一個活躍的思維可以更能舉一反三,不只看一方面。
而且思維活躍的孩子更能樂于思考,他們在遇到難題時,第一個反應都是:“我怎么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我應該這樣做,或許應該更簡單!”
而不是:“我沒辦法,我做不來。” “我還是放棄吧,一看就很難。”
同樣的一件事,不同的思維就能做出不同的行動。所以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我們要做主動者的思維習慣,遇事先思考,主動出擊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被動接受問題,認為難就不去做。

2F
高效學習
人一天的精力有限,要學會利用充沛的精力去完成最難的事情,才能達到最高效的學習。
例如讓孩子觀察下每天最有精力的時間段在哪個時候,安排在這個時期去完成最難的學習任務;同時集中處理比較緊急和重要的事情。
利用零碎時間:上學、放學的路上聽聽英語單詞;坐車空閑時間看看書都是非常不錯的習慣。
對于難題不一味求解手機上的答案,少玩手機也可以有效減少孩子注意力的分散,更能高效地完成學習!

3F
自控力
自控力對于孩子學習的過程有著良好的助力,因為生活中到處充滿誘惑,如果自控力不強必然被他人影響,牽著鼻子走。
比如看見別人學吉他他也要學,又看見別人學鋼琴挺好的又想學鋼琴。學了后發現沒想象中好玩就直接放棄。
對于有自控力的孩子他們內心堅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即便面對誘惑也會不為所動,堅持自己的初心。
例如當周圍的同學都在打鬧時,一個有自控力的孩子可以做到在嘈雜的環境依然為了解決一道難題而專注于此,而不是受影響,跟其他孩子一起去玩。
又或者到了時間點就去睡覺,而不是一直看電視玩手機沒有節制。
任何一個成功者都有著非凡的自控力,就如毛澤東青年時代就曾到大街上讀書去鍛煉自己的自控力,從而不輕易被他人所影響而分散注意力。


4F
堅持運動
愛運動的孩子都有堅強不怕吃苦的精神,也就是所謂的運動精神。而且要想好好學習,必然要有一個良好的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經常運動的孩子精力充沛,精神狀態飽滿,從而會有足夠的精力去進行高效地學習。
尤其現在學業壓力較重,學習時間緊張,如果還能堅持抽出一定時間堅持運動的孩子就代表一定是個有行動力的人。
有行動力的孩子把心放到學習上時,自然也會事半功倍!

5F
面帶微笑
每天面帶微笑可以從一定程度上使得孩子更自信,而且對他人微笑也是一種禮貌、有修養的行為習慣。
微笑可以緩解不好的情緒,而且也是給予孩子覺察自己情緒的能力從而更關注自己,改善不好的心情。
心情好了做什么都有激情和動力,如果這個時候去學習,壓力都會適當有所減輕。沒有了太大的壓力,想取得好成績也沒有那么難!
每天的早上或者晚上可以嘗試讓孩子對著鏡子中的自己微笑,告訴自己:“我可以的!”“我沒有心情不好。”“我很開心。”

6F
提前做計劃
凡是喜歡提前做計劃的孩子,在面臨臨時的變故時總是比旁邊的略顯淡定,因為他已經提前做了備案。
而且提前做計劃也是一種按照目標去執行,更能高效地完成的一種好習慣。
從學習計劃到工作計劃再到人生計劃,人只有做好規劃,才能知道朝著什么方向去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最想要的。
家長剛開始可以讓孩子睡前提前制定下第二天的學習計劃,要學哪幾門課,怎么學習,怎么復習,有所計劃和準備,才能更清晰的去完成目標。
然后制定一個月、半年的學習計劃要達到什么目標。例如看多少本書、背多少單詞,學會多少方程式。
有計劃有執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能輕而易舉地達到好成績!

行為心理學研究得出:21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習慣,90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穩定的習慣。
所以家長不妨先讓孩子制定第一個21天計劃,以及第一個90天習慣養成計劃。
改掉一個壞習慣的同時,養成一個好習慣,并持之以恒,讓好習慣陪伴一生,孩子就會變得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