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寒假,孩子們就像離弦的箭,睡懶覺、玩游戲、作業也不好好完成……
常說,老師教給孩子知識,父母教會孩子習慣。
家長們,請抓緊寒假這一黃金期,讓孩子養成這6個好習慣:
1、制定計劃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由于脫離了規律的校園生活,孩子在寒假中很容易變得懶散和拖延。
如果不想臨近開學再匆忙補作業,孩子就要養成制定計劃、嚴格執行的好習慣!
具體做法:
◆ 正式放假第一天,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整理寒假作業,預估作業量和完成時長;
◆ 指導孩子制定一份寒假日程計劃表,除了學習,還要預留過年探親、外出游玩等的時間;
◆ 計劃要做到可行和具體,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執行,避免后期反復修改、耽誤;
◆ 在作業之余,鼓勵孩子自主訂立寒假目標,如背單詞、積累語文素材等;
◆ 如果遇到臨時變動,不妨以“最重要的事情先做”的方法進行。
2、復習知識
孔子曾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要知道,寒假并不意味著學習的中斷,更不是對上一學期內容的徹底拋下。
知識是環環相扣的,如果不想接下來學得吃力,孩子就要養成回顧復習的好習慣!
具體做法:
◆ 要讓孩子清楚,寒假作業是復習的重要形式,但不是復習的唯一形式;
◆ 不僅要復習教材概念,也要做好解題步驟、技巧、方法等的總結歸納;
◆ 寒假作業一般按教材單元來劃分模塊,建議孩子先復習課本知識,再閉卷寫題;
◆ 復習切忌動眼不動腦,孩子要做到邊看邊思考,進而形成知識網絡;
◆ 如發現遺忘或一知半解的內容,要及時解決,避免疑問越積越多而影響后續的學習。
3、堅持閱讀
過去,杜甫曾寫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千古名句。
如今,2019年新教改把對閱讀的考察比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果不想在閱讀上吃虧,孩子就要趁寒假盡可能多去閱讀、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具體做法:
◆ 首先要把老師布置的、教材要求的閱讀書目完成,而后再自由閱讀;
◆ 根據年級和能力,陪孩子一起選擇感興趣的書籍(小說、傳記、評說等);
◆ 讓孩子把喜歡的詞句摘記下來,鼓勵他們復述并嘗試仿寫;
◆ 幫孩子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包括瀏覽、略讀、精讀等,以提高閱讀能力和效率;
◆ 閱讀結束,家長不妨和孩子就書籍內容進行交流分享,以鍛煉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
4、每天練字
教育圈里總在強調一句話:再不練字,孩子將無緣大學。
話雖直白但并不夸張,畢竟,因字跡模糊不清而丟分的案例數不勝數。
如果不想因字跡問題被白白扣分,孩子就要養成每天練字的好習慣!
具體做法:
◆ 指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正確的姿勢是把字寫好的重要前提之一;
◆ 由于孩子的書寫習慣仍在形成當中,建議專心練習某一種字體;
◆ 練字的過程也是一種學習,不妨讓孩子自行選擇字帖內容,比如唐詩宋詞、優美散文等;
◆ 練字不能貪多求快,要認真寫好一筆一劃,寫的時候要關注字的結構、筆順等;
◆ 此外,孩子還可以將練字與寒假作業相結合,做到時刻注意書寫。
5、分擔家務
有人說,家教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擁有獨立的能力和勇氣。
學識多少,意味著孩子能走多遠;而是否有擔當和自理能力,卻意味著孩子能否立足社會。
如果不想成為無法自理的“書呆子”,孩子要盡早養成分擔家務的好習慣!
具體做法:
◆ 要讓孩子明白,分工合作、擔負起一部分家務勞動是每位家庭成員的責任;
◆ 家長給孩子安排一些簡單的家務活,如掃地擦桌、洗碗洗菜等等;
◆ 對于年級稍大的孩子,家長可以教他們一些簡單的做飯、使用工具的技能;
◆ 不建議家長以金錢或其他物質作為獎勵,更不宜用“扣零花錢”的方法懲罰孩子;
◆ 如果孩子表現不錯,不妨用外出郊游、家庭小游戲來獎勵他們。
6、鍛煉身體
常言道,身體是一切的基礎和本錢,有健康才能有未來。
寒冷的假期,很多孩子寧愿睡懶覺、宅在家,缺乏運動使他們的抵抗力嚴重下降。
如果想要更盡興地玩、更用功地學,孩子務必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
具體做法:
◆ 相比上學期間,孩子在寒假的起床時間可適當放寬,但不能無限制縱容;
◆ 保證每天不少于1小時的運動鍛煉,可以是跑步打球,也可以是散步快走;
◆ 由于天氣寒冷,孩子在運動前千萬要做好熱身,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受傷;
◆ 如果出汗或打濕衣服,孩子應立即換衣和添衣,防止著涼感冒;
◆ 寒假出行時,如果目的地不是特別遠、特別高,建議孩子步行、騎車和走樓梯。
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曾說:“教育的本質在于培養習慣”。
各位家長一定要抓緊寒假黃金期,幫孩子養成上述6種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