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云:“子不教,父之過?!?/p>
在家庭教育中,父親和母親都是非常重要的人。
父親和母親各自扮演的角色不同,教育孩子的職責也就不同。
如果說,母親的教育是滴水穿石的話,那么父親的教育就是點石成金。
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曾說:“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p>
在孩子的一生中,父親帶給孩子的意義都是無可比擬的。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能做到以下這四點的爸爸,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1、愛護妻子
近日,霍思燕和杜江在綜藝節目《妻子的浪漫旅行》里的恩愛表現又一次登上了微博熱搜。
錄制節目時正好趕上霍思燕生日,杜江和兒子嗯哼錄制了視頻為霍思燕慶生。
視頻中,杜江一臉愛意地望著妻子,甜蜜地夸贊妻子,嗯哼也毫不羞澀地向媽媽表達愛意。
嗯哼還對霍思燕說:“你永遠是我的小公主?!?/p>
不得不說,嗯哼實在是太暖了,到底是什么樣的家庭教育養成了嗯哼這樣的小暖男?
其實,爸爸愛媽媽,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不管在何種場合,杜江都展示自己對妻子的愛。
他一進門就會首先擁抱妻子,而不是兒子,告訴孩子自己主要是回來看媽媽;
他如果在家里,就會早起為霍思燕做早餐;
他會趁著霍思燕午睡時,默默地,把她的鞋子擦干凈;
他會對兒子嗯哼說,在我們家里,媽媽就是老大……
在這樣的家庭教育才,嗯哼化身小守護神,保護媽媽。
有一次,嗯哼一家去滑滑梯,霍思燕說:“我不敢滑滑梯?!?/p>
嗯哼立即對媽媽說:“媽媽,我保護你?!?/p>
他坐在媽媽前面,讓媽媽抱著他,又擔心媽媽會害怕,還很細心地叮囑媽媽說:“你可以閉上眼睛。”
蘇霍姆林斯基曾對父親們說:“你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真心喜愛自己的妻子。”
一個家庭最好的狀態,是爸爸愛媽媽,并且隨時隨地表現出來,不要藏著掖著。
因父母相愛,而變得暖心的孩子,才是真正被愛滋養的孩子。
在愛中長大的孩子,才會知道如何尊重和愛護身邊的人。
當孩子看到父母相愛的時候,會讓他受益無窮。
愿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看到父母相愛的模樣,愿每位父親都愛護自己的妻子,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2、陪伴孩子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曾在卸任演講的最后,望著臺下的女兒們,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我這一生中的所有成就中,最自豪的就是成為你們的爸爸?!?/p>
奧巴馬的總統做得如何我們不評價,但是他確實是一位稱職的爸爸。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無論有多忙都會擠出一部分時間來陪伴。
他曾說:“即使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選戰中,我也從來沒有缺席過一次女兒的家長會?!?/p>
他是個有儀式感的爸爸,哪怕再忙,都要一身西服革履地趕來給掌上明珠吹生日蠟燭。
兩位女兒從旱鴨子變身游泳達人,都是多虧了這枚慈父牌游泳教練。
決斷國家大事小事的總統大人,卻和女兒在路邊吃著冰淇淋。
他還會定期去指導女兒的籃球隊,還是女兒校隊的助理教練。
而至于平常生活,他會抽出時間和女兒一起吃晚飯,為女兒讀睡前讀物,與女兒一起外出郊游等。
在這個車水馬龍的現代化都市中,忙碌成為常態與共識。
很多爸爸忙于事業,而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
甚至,有些爸爸還認為,男主外女主內,家里孩子的教育問題、陪伴問題以媽媽為主。
但是,父親能帶給孩子的陪伴,絕不能用母親代替。
爸爸陪伴孩子成長,可以讓孩子從爸爸身上知道什么是男人,什么是父親……
男性獨有的性別特征,聲音、外形、力量、行為習慣等,讓孩子從中學會什么是獨立和勇敢。
這些東西都是媽媽永遠教不出的,父愛可以偶爾缺席,但不要一直缺席。
男人作為家庭經濟的重要支柱,忙點可以理解,但這不能成為不配孩子的借口。
錢或許可以再賺,但如果一直不陪孩子,可能真的就沒機會了。
爸爸陪伴的時間越長,孩子成長才會越好。
3、做人格局
知乎上曾有個問答:“父親的格局對孩子的影響大嗎?”
有一個高贊的回答是:“非常大,父親的格局,決定孩子的一生。”
前段時間,華為CEO任正非接受了央視《面對面》欄目的專訪。
在專訪中,任正非對女兒被軟禁一事,表示不擔心。
一臉慈愛的他說道:“女兒很樂觀,每次打電話,女兒都非常忙,她自己在學習五六門課,兒女最重要的是翅膀要硬,他們要自由飛翔,這是做父母最大的期望?!?/p>
他還說:“很感謝美國,感謝美國公司的支持,因為他們教會了我走路;沒有他們,可能就沒有今天的華為?!?/p>
一個人得有多大的胸懷,才能面對給他諸多困難的人說聲感謝,這背后是一個人的大格局。
楊瀾曾說:“父母的格局,就是父母的活法,你想如何過一生,就是你的活法,就是你的格局?!?/p>
任正非面對困難,沒有退縮,沒有求饒,而是勇敢面對,迎難而上。
而女兒孟晚舟也沒有任何擔驚受怕,而是坦然面對這次磨難。
很多人都被她腳上的電子腳銬刺痛了眼睛,但她的臉上卻是從容與自信。
從父親身上,她看到的是“面對和勇敢”。
作家黃靜潔曾說:“用大視野育人,而不是用小視覺養兒?!?/p>
一個孩子能否擁有終身強大的能力,離不開父親的格局。
父親對待逆境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高度。
父親的格局越大,教出的孩子越出色。
4、做好榜樣
看過這樣一則新聞:
江蘇徐州一對21歲的雙胞胎兄弟,雖然家境貧寒,但哥哥保送北大博士,弟弟保送中科院碩博連讀。
但更令人感動的是,兄弟二人趁著假期到母親工作的地方幫忙打工。
在烈日下裝卸鋼管,動作麻利專注,一點都不輸給工人。
午休的時候,他們還主動給母親按摩放松。
面對采訪的記者,他們說了這樣兩句話:
“只有在工地上,才能體會到媽媽的辛苦付出。”
“爸爸為家庭操勞半生,我們想通過努力,盡快讓他擺脫生活負擔。”
這樣學習好,又懂得感恩的孩子,堪稱優秀。
優秀的背后,是良好的家庭教育。
兄弟倆很愛父母,但他們最大的偶像是父親,因為他是家中經濟支柱和精神支柱。
父親曾通過軍校筆試,但因體檢不合格而落選,想要復讀卻因家庭條件不好而放棄。
父親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不僅自己看書,還經常買書給兒子看,堅持給他們念詩。
當兒子遇到挫折和困難時,父親最常做的便是講書中的故事來開導他們。
為了讓孩子讀書,母親常感到力不從心,但父親態度十分堅決,再苦再難都要讓孩子讀書。
父親一直做好兒子的榜樣,陪著兒子學習,陪著他們一點一點進步。
這樣的父親,實在是很了不起。
教育心理學說:“媽媽的作用是提供安全感,爸爸則是孩子各項重要能力和價值觀形成的榜樣?!?/p>
對于孩子來說,父親的榜樣作用更為重要。
父親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能夠撐起孩子的一片天地。
父親,永遠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有句話說得好:“孩子99%的成功,來自爸爸1%的改變?!?/p>
可以說,爸爸是孩子的獨立宣言,是孩子勇敢的教科書,是孩子走向世界的引路人。
做好父親的男人,才是真正成熟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