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在課堂、作業等方面表現突出就可以獲得積分,這些積分可以兌換學習用品、運動器材,或者看電影、吃美食等機會。”蘭州市城關區南河小學六年級三班學生侯夢婷說,“我最喜歡的是免寫作業。”
近日,記者探訪南河小學“寶藏課堂”,據了解,自“雙減”政策落實以來,該校探索“養正積分制度”,孩子們通過在品德、健康、勞動、學習等方面表現獲取積分,然后用積分兌換獎勵,如小文具、看電影、自助餐、獎牌、獎杯,以及免寫作業。
該校六年級三班教師李文靜表示,曾經老師追著孩子學,催著孩子學,逼著孩子學。現在學生每天來到學校,就像進入了學習游樂場,闖關攢積分,真正激發了孩子們自我內驅力,主動學,快樂學。
侯夢婷指著自己的作文告訴記者,每次根據作業質量,由老師、同學評價加上自評,獲得積分,積分累計達到一定數值,便可兌換獎勵。她兌換過獎牌、文具盒、書本,免寫作業等,目前還有560積分。
“馬上要畢業了,我想用500積分兌換一個獎杯,畢業后留作紀念。”為了獲得更多積分,侯夢婷都會認真完成作業,并與同學主動分享。
李文靜介紹說,“養正積分制度”將學生個人積分和小組積分、家庭積分進行捆綁,為了使自己小組積分名列前茅,學生會自發成立互助小組,互相幫助、互相監督,孩子主動邀請家長參與學校活動,實現家校共育。
提起該校的“寶藏課堂”,還有四年級的“心心銀行”。四年級一班班主任張鴻雁介紹說,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表現好、有進步,就可以獲得相應數量的“愛心”,隨著“愛心”的積累也反映了學生自身的點滴成長與進步。
為了助力學生全面發展,該班學生、家長、老師共同商議制定了《四一班小紅“心”銀行評價獎罰標準(試行)》。積攢足夠的小心心不僅可以兌換物質獎品,還可以兌換精神獎勵。學生可以選擇和好朋友做一天同桌、當一天班長,或者坐在老師辦公室位置,體驗當老師的感覺等。
“很多學生非常喜歡精神獎勵,通過獎勵拉近學生與同學、老師之間的距離。”張鴻雁說,“為什么用一顆心而不直接用分值,其實這顆心代表了學生努力付出之后老師給予他們的真心獎勵,是老師給學生的一顆愛心。簡言之,就是以真心換真心。”
“雙減”政策落實以來,蘭州市教育局守正創新,立足制度建設、校內提質、校外治理、師資建設、均衡發展、評價改革,系統推進“雙減”政策落地,各校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