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因抑郁產生輕生或自我虐待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非常令人擔憂,因為這種情況往往會增加,許多父母不知道如何識別和采取預防措施。

近期,輿論反映了多起未成年人自殺事件。這引起了全社會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和關注。
[世衛組織:COVID-19 大流行對心理健康造成嚴重后果]
這些年,中小學生輕生的事件時有發生,網上搜一下“小學生跳樓 ”、“中學生跳樓”,可以搜出一堆相關信息來。

就在前幾天,武漢的一名四年級小學生跳樓身亡,讓人深感痛惜。下面的截圖是該學生家長發的讓許多人感到難過。

上述令人心碎的事件為那些擔心行動趨于增加的十幾歲孩子的父母敲響了警鐘。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數據,雖然自殺發生在所有年齡段,但在統計上它是全球 15-19 歲兒童死亡的第四大原因。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UNICEF) 報告稱,世界上平均每天有大約 3,000 名青少年自殺。在越南,這也是一個嚴重和令人擔憂的問題,因為青少年自殺傾向增加,許多父母不知道如何識別和采取預防措施。

據統計,兒童抑郁癥的總體患病率為2%。在青少年中,該比率從 5% 到 8% 不等。這個比率在青春期后的兒童中更為常見。
抑郁癥的癥狀是什么?

抑郁癥是一種情緒障礙,表現為情緒、思維和運動等所有心理活動的抑制。典型的抑郁癥通常表現為注意力持續時間減少、自尊和信心下降、情緒低落、失去所有舊的興趣或興趣、精力下降導致疲勞增加和活動減少。持續至少 2 周。
抑郁癥患者常伴有一天中大部分時間無聊等癥狀;自卑感;展望未來黯淡而悲觀;有自我毀滅或自殺的想法、行為;死亡或自殺行為的想法……睡眠障礙、食欲不振或暴飲暴食。
抑郁癥的誘因是什么?

抑郁癥的一些危險因素包括情緒障礙的家族史、之前的抑郁癥發作、學業失敗、家庭沖突、友誼或同時患有抑郁癥。精神障礙,如品行障礙、焦慮癥……此外,被欺負和花費大量時間大量使用社交網絡的時間可能與抑郁癥有關。
近期,多數因家庭暴力和校園暴力而自殺的未成年人。有的只是因為被媽媽打,被朋友調侃,孩子突然決定放棄自己的生命。
有許多可能的原因導致這個年齡段的自殺行為。這是一個心理變化的時期,所以孩子對影響外界生活的因素非常敏感。與家人、朋友和社會不共享的生活沖突可能會阻止孩子找到解決方案。
因此,孩子容易產生消極的想法,失去控制導致自殺行為,并將其視為幫助擺脫生活僵局的一種方式。此外,自己和家人學習和考試的壓力也會讓孩子在失敗后產生消極的想法。
抑郁癥的可疑跡象

了解這些警告標志將有助于家長及時找到解決和預防的方法,避免不幸的后果。因此,如果孩子出現可疑跡象,家長需要注意并花時間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愿望,以防患于未然,及早干預。
這些表現如下: 孩子總是抱怨無聊、內疚、丑陋和無用;孩子們向親密的朋友傳達建議或再見的信息;家長在看到孩子打算儲存或隱藏自殺物品時需要注意,例如:囤積安眠藥,準備繩子,刀具……
青春期是生理和心理變化的時期。因此,在與未成年人討論、交談時,父母需要尊重、傾聽,不應評判,尤其要尊重孩子的隱私。
抑郁癥可以治療

目前的抑郁癥是一種穩定的可治療疾病。當發現孩子有抑郁癥狀時,家人應該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
兒童和青少年抑郁癥的治療措施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以及對兒童和家庭的教育。根據抑郁癥的診斷和嚴重程度,治療師將就治療方案提供適當的建議。心理治療通常用于輕度至中度抑郁癥。

除了家庭會議之外,認知行為療法、個體互動療法、動機性訪談、團體療法等心理治療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兒童選擇的藥物通常是抗抑郁藥,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額外使用情緒調節藥物和抗精神病藥物。
在治療過程中,要參與和支持學校對包括抑郁癥在內的心理健康問題的兒童的早期發現、知識教育、家庭聯系和專家的檢查、診斷和治療。
對于表現出自毀或自殺的想法和行為的孩子,有必要在孩子的環境中移除尖銳的物體或繩索,并始終在父母或成人的監督下。

根據相關資料,兒童青少年抑郁癥的表現相當多樣且非典型。常見的常見癥狀是:
? 易怒或情緒波動(易怒、敵對、易怒等)。
? 對以前喜歡的娛樂活動(例如,放棄運動、音樂、繪畫等)的興趣長期減少或喪失。
? 不想出門、退出社會、不想參加課堂活動或不想再和朋友一起出去玩。
? 避免上學。

? 學習成績受損,抱怨注意力不集中或健忘。
? 睡眠變化,例如失眠或睡眠過多。
? 經常無法解釋的主訴,如疲勞、頭痛、胃痛等。
? 存在行為問題(例如,變得更加固執、離家出走、欺負他人)。
? 有消極的想法、想法或自殺行為。
? 無價值感(即感覺被拒絕和不被愛)或過度內疚或不足。
? 濫用酒精或其他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