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是大眾話題,也是現實問題,那么家庭教育到底是什么呢?
有人說,家庭教育就是家長教給孩子道理,“傳道授業解惑”,孩子知道了道理就會做好自己,反之孩子做不好自己,要么孩子不懂道理,要么家長教育不到位。
我們認為家庭教育沒有這么簡單,同時沒有孩子不希望積極上進,沒有家長不希望教育好孩子,這么指責也不公平,也顯得消極,我們需要用積極有效心理態度看待家庭教育。
換個說法,上述理解用的是教育方式,今天要分享的是心理方式,二者本質不同,這是道理和心理差別,如很多例子。
道理是理論體系高度總結,教育就是用道理直接告訴答案,這看似高效但常常無效!尤其在家庭教育中!
教育無效原因涉及心理健康水平問題,道理只能講給心理健康者,事實上每個人都在三種心理狀態轉換,且大多時候處于心理不健康狀態,也就是有情緒狀態,比如學車故事,因此道理很好可是效果有限。
為此,需要用心理方式進行家庭教育,對于心理健康水平較低或者不健康者,用引導式方式、提問方式、示弱方式、間接式、緩慢式、搞好關系方式,這才會有效。
因此,家庭教育不是直接教育孩子,要采取間接教育方式,是“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那么,如何用心理學方式做好教育,教育好孩子呢?
記得問過一位高中班主任,回答是“管住嘴邁開腿放開手”。少吃多運動有利身體健康,這是生活保健口訣,家庭教育類似,家長少說多做是良策,基礎則是信任。
更加有趣的是另一位老師給出的答案,人家告訴我做個好家長不難,就是能“做好一個普通人罷了”,這真是醍醐灌頂,也引人深思。家長是人生無數角色里一個,角色很多,可演員只有我們自己這個,做好自己這個普通人就不是普通的事。
“做人就是做事,做事就是做人,先做人再做事”,這個大家都會認可,這也契合上面的說法。
為此,我們再做一個提煉,那就是家庭教育涉及自我和關系兩個因素,或者說先做好自己再做好關系這兩個階段。
“管住嘴邁開腿”、“做好一個普通人”、“做人”說的都是做好自己,放開手、做好家長、做事說的都是做好關系。
“人對了世界就對了”是一個拼圖故事,人和世界作為拼圖兩個面,一體兩面,這里說的世界就是人際情感關系,我們與世界的互動關系。做好了人就處好了關系,處好了關系也就說明做人不會差。
用在家庭教育中,就是“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這是某個城市很有影響力的家庭教育廣播節目名字。家長做好自我學習這個功課,才會處理好親子關系,關系和諧了,自然會影響孩子積極向上。
倒著說一遍,想要做好家庭教育,影響或改變孩子,唯一的有效的心理學方式就是做好親子關系,而做好親子關系取決于家長是否自己好好學習,改變自己,因為孩子是否改變不是我們能左右的事,但改變自己才是可以說了算的。
用處理關系的方式進行家庭教育,就是心理學方式,特點是間接、緩慢,需要家長示弱,引導,效果卻深刻、持久,因為情感關系會激活內部動機,真正改變一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