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堂姐問我,身邊有沒有合適的家教老師,上次孩子考試幾科成績都是60多分,太差了,想要給孩子找一個一對一的家教老師,讓孩子把成績提上去。我聽到的時候脫口而出,堂姐你也太心急了吧,孩子才剛上一年級,正是要享受快樂童年的時候,干嘛要這么著急忙慌的給他請家教老師,讓他的童年充斥繁忙的學業和壓力,再說一年級的成績低也不代表什么。堂姐說你的想法太年輕了,孩子一年級的時候分數確實不太重要,但如果他這個時候成績太差,有些后遺癥年紀越大越明顯。孩子一年級成績差,這些后遺癥很嚴重,不重視耽誤娃一生。
孩子會產生自卑心理,對學習產生抵觸
其實一年級的學生沒有太多能力上的差別,大家學的都是基礎知識,大部分同學都考個90多分,滿分的,他只考了六60多分。如果家長還覺得孩子剛上小學成績不重要,對于孩子分數不上心。那么那些每次都得90多分甚至滿分的孩子,每次考試都能得到老師的表揚或者什么小紅花的獎勵。而成績比較差的總是被忽視,那么慢慢的孩子就會產生自卑心理,對于上學和學習比較抵觸。
等大一點,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也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級中學一步步邁進,學習難度和課程的復雜性也是逐步增大的。孩子從小就對學習產生抵觸,那么以后遇到更難的課題就更容易自暴自棄。往更嚴重的程度說,整個學習生涯可能就會荒廢度日。而孩子的學習生涯,尤其是高中階段之前,正是身心發育和價值觀塑造了關鍵時刻,如果在學校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價值觀就容易產生偏移,很容易成為學校里的問題學生,各種問題會接踵而至。
很多家長會反駁,就算小孩子一年級成績好,但到了初中高中都也不一定好了,而有些孩子雖然小學成績不好,但到高中完全實現了逆襲。不可否認這樣的學生是有很多的。但那些真正被稱為學霸的人往往是從小學成績就一直是名列前茅的,因為人們都有一個心理預期性,而小學一年級就是學生對自己定位形成預期的關鍵時期,小學一年級剛開始有成績的時候,孩子的分數比較高,經常能得到老師和家長夸贊,他就會形成自己是好學生的預期。其實大部分孩子都想當老師和家長眼中的好學生,那么他就會朝這個預期努力,如果以后有什么落后他也會努力修正,盡快趕上。這就是很多學霸一直以來都是學霸原因。
?很多時候家長認為的快樂童年并不是孩子想要的
現在很多家長都說,現在小孩子的負擔太重了,應該減壓,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家長這樣想本質是沒有錯的,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讓孩子開心成長比什么都重要。但我們仔細想想,什么是快樂,無非是能解除緊張壓抑的狀態,稍微放松一點。所以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快樂童年就是不用上補習班,不用上特長班,不用每天面對家長的說教和催促,就是讓孩子什么也不做,就是整天玩玩玩。說實話這樣不是放松,而是放縱。這就導致了很多人長大后覺得沉迷打游戲,熬夜追劇,滿足一時的快感就是放松。而有些人覺得,解決一個難題,學習一門新手藝才是放松,這兩者的生活狀態和人生機遇將大不相同。人有壓力才能成長,孩子也是如此,不能讓他背負太大壓力,但也要給他適當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