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男,化名),18歲,江蘇徐州人,聰明要強,學習成績好,但是,這樣的情況自上高中后情況就變了,在讀高一的時候,迷戀上了網絡游戲,經常曠課,學習成績下降,最后干脆輟學在家。到了高三,他也不想這樣整天沉浸在網絡里面,也不愿意這樣頹廢下去,決定要好好學習,爭取考上一個好大學,可事與愿違,平時想學但是學不進,沒有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越來越沉迷于游戲。無論父母如何苦口婆心地勸說,依然無濟于事。為了幫助他走出網癮的困惑,曾求教于很多專家,最后都是無功而返,父母什么招都用了,可還是一點效果都沒有,后來遇到濟南神離青少年心理成長中心的黃杰老師,在他的幫助下終于擺脫了網癮。
黃杰老師說,網癮的背后往往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真正原因,必須找到它、解決它,網癮才能消除。于是在黃杰老師的引導下,小山慢慢地敞開了自己封閉的心扉。
“并不是我愿意上網,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我在網絡里能夠找到我自己、能找到我的成就、能找到自信。”
小山說,從小到大爸媽只知道讓他學習,不允許他出去玩,考不好爸爸就會打他。其實從初三他就開始喜歡打游戲了,但是考試成績還可以,一直是保持在班里前十名,到了高中感覺在學校壓力好大,沒有目標,他開始逃避現(xiàn)實,只有在游戲里能讓他找到自信和成就感,經常熬到半夜才睡,早上10點以后才起床,對什么都沒有興趣,爸爸看到他打游戲就拔網線,他做什么事媽媽都會嘮叨不停,于是他關起房門戴上耳機打游戲來過濾母親的喋喋不休,慢慢地,他越來越離不開網絡,甚至輟學在家整天打游戲。
他曾在父母的苦口婆心勸說下重返學校,可上課時狀態(tài)很不好,常常會想著游戲而走神,上了沒幾天,就又不愿意去了,繼續(xù)在家里上網。他自己明知這樣下去不好,也聽說過很多因網絡成癮自毀前程的人,但是自己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沉浸在游戲里。
小山說,現(xiàn)在已經高三了,他也不想辜負父母對他的期望。他一面想著家中父母在用血汗掙錢覺得很對不起他們,一面又控制不住地玩手機上網,想學習又學不進去,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對學習越來越無能為力,他很痛苦,經常一個人在房間里發(fā)呆,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一般來說,沉浸在網游中的人都是現(xiàn)實中難以在現(xiàn)實中獲得自尊、成就感和幸福感的人。他們可能從小就表現(xiàn)出不善于與人相處的特征,一旦需要更多、更深入地與人交往時,會因為畏懼失敗而選擇退縮。自從有了網絡,他們就驚奇地發(fā)現(xiàn)游戲里最適合自己,在里面既可以肆無忌憚地表現(xiàn)自己,又不怕被人比下去。
通過跟小山父親的溝通黃杰老師了解到,由于他們的嚴厲教育模式,剝奪了孩子兒時應有的快樂、幸福時光,從而導致小山的自卑情緒與不自信,由于小山是一個很理性、很懂事的孩子,他不能跟父母對抗,理性上他知道父母是為了他好,但是內心非常想反抗,青春期后的逆反心理加重了小山的反抗心理,但是理性又不允許他去明目張膽地反抗,無奈之下,為了發(fā)泄壓抑的情緒,就開始了沉迷于游戲。
“孩子很聰明,從小到大學習都特別地好,可能是我和他媽媽的教育方式有問題,特別是他媽媽,太嚴格、喜歡嘮叨等,孩子除了上學就是在家里學習,我們很少讓他跟自己的同齡人在一起玩耍,打、罵孩子是經常的,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和困惑,過分的關注了孩子的物質生活而忽視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小山的爸爸說。
“家庭孕育了很多健康的孩子,但是也養(yǎng)育了很多的病孩子。”黃杰老師以他的經驗分析說,如果說家長是這樣的養(yǎng)育方式的話,孩子要么就走向焦慮抑郁,要么就沿襲了父母這樣的行為模式,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由于小山是個要強的性格,人又聰明,父母的錯誤互動模式,造成了他的不自信、過分的要強和過分的完美等特質導致了小山的無力感,做任何事情都有種無能為力的感覺,加之學習上的障礙又加深了這種無力感,這種惡性循環(huán)又導致了小山的逃避行為,導致現(xiàn)在的上網、對網絡的依賴,上學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但是隨著高考的臨近,孩子的壓力越來越大,本想好好表現(xiàn)一下,但是自己總是走不出這個怪圈,無奈之下只有借助外力來走出困惑,但是多次心理咨詢的失利又導致小山對心理咨詢師的不信任與排斥。在接觸到神康后,他發(fā)現(xiàn)神康青少年成長中心的老師不是在跟自己講道理,只是幫助自己分析出原因,幫助自己找到引起自己困惑的深層原因,在此情況下,他告知爸爸,自己愿意在這里調節(jié)。
于是在咨詢師、家長、小山的共同努力下,采用一對一心理疏導,內觀治療等方式,讓小山在學習上慢慢找回成就感和自信,把他對網絡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只有這樣多管齊下,他對網絡的依賴才能真正解除。
另外,中心還對在小山的父母進行了家庭疏導,給他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心理課,使他們對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有了新的認識,讓他們學會不再用簡單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而在尊重、理解和信任孩子上下功夫。
經過兩個月的辛勤付出,終于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小山恢復了昔日的自信,回歸了校園。經過半年的跟蹤,小山走出了對網絡的依賴,真正地戒除了網癮,學習成績也上去了,跟父母的關系也融洽了。
這雖然是一個普通的網癮案例,但是我們相信像小山一樣無助的想走出困境的孩子很多,在父母那里他們得不到愛、理解、和尊重;在遇到挫折時得不到精神上的支持,他們無助、迷惘、悲傷、痛苦……
我們能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分析問題的真正原因,幫助他們解決那些學習和生活上存在的實質性問題,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和交流,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幫助他們在學習上找到成就感、在生活上找回自信心,幫助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緒,建立良好的學習、生活秩序,幫他們慢慢淡化網絡、遠離網絡、從而真正走出網癮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