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是小學5年級的學生。從他上幼兒園開始,家長和老師就發現他上課的時候喜歡動,坐不住。由于當時他還小,又比較調皮,家長和老師就沒有太在意。進入小學后,注意力不集中、好動的情況更加突出。
在老師的眼中,他非常聰明,回答問題也很積極,但是上課的時,總是坐不住,認真聽講的時間超過10分鐘,小動作很多,喜歡和同學說悄悄話;下課以后也喜歡調皮搗蛋,好打鬧。
最讓母親感到頭疼的事情就是督促他做作業。他做作業時總是拖拖拉拉,粗心大意,做作業的時候母親坐在他的旁邊才會好一些。
在剛上小學的時候,母親曾在老師的建議下看過醫生,在醫生的建議下對他采取各種各樣的方法,都沒有明顯的效果。后到心理咨詢中心就診,診斷為兒童多動癥。

注意,是一段時間內人的精神活動指向某一事物的心理屬性。注意不是一種獨立的心理過程,它是一切心理活動的共同特性,它與意志活動周圍的主動適應緊密聯系,與個人的思想、情感、興趣和既往的體驗有關,所以注意障礙總是和某些心理障礙相聯系的。
兒童多動癥,學名“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兒童時期常見的行為問題。兒童多動癥病因復雜,不過其中80%具有基因遺傳性。以往認為兒童多動癥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即隨年齡增長,癥狀會自然消失。但是長期臨床跟蹤觀察發現,僅有部分患兒可以自愈,而多數患兒的癥狀可能會延續至成年。
治與不治,早治與晚治,療效和預后有顯著的差異。注意力的集中作為一種特殊的素質和能力,需要通過訓練來獲得。

人在做事的時候要集中目標,當目標集中時,注意力就會自然高度集中。除了病態的注意障礙以外,正常人也會出現注意渙散的現象,也就是俗稱的“走神”。人的心理機制是復雜的,思維方式也是非線性的,大量的直覺思維跳躍思維和發散思維充斥在人們日常的思維過程中。思維不僅是集中完成任務的目標,還是醞釀即時靈感的個人目標,比如制訂未來計劃、解決工作問題和更加了解自我。有時這些目標中的一個會“劫持”我們的注意力。
思維游離可能通常利大于弊。除了需要特別關注的事情之外,我們做的許多事情不用太專心。思維游離有可能促進人們的創造力,不受拘束, 隨意想象,正是創造性思維的最佳情形。走神還會緩解某些焦慮癥狀,比如在塞車的時候,人們在車里沒有急得發瘋,就是因為他們在想其他事情。
走神與集中注意力是相抗衡的兩個心理過程。

許多游離思維是無害的,但當它分散人的注意力時問題就出現了,其結果往往是悲劇性的。要集中注意力,需要排除的不僅僅是外部環境的干擾,還要排除內心的干擾。環境可能很安靜,但是內心可能有一種騷動,其干擾常常比環境的干擾更嚴重。對各種各樣的情緒活動,要善于將它們放下來??梢詫⒆约旱纳眢w坐姿擺端正,將整個面部表情放松下來,就可以將內心各種情緒的干擾放到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