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背景下,人們對家庭教育、家校合作非常重視。學校要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不能忽視家長的配合。對學生來說,除了學校,家庭是其生活的最主要場所,父母是其學習的促進者、支持者和監督者。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成功的關鍵和保障。一般來說,家庭教育主要受到以下4種因素的影響。
一、父母的文化修養。父母的文化修養是影響家庭教育的主要因素,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基本上都是由這種因素決定的。首先,父母的文化修養決定了他們所從事的職業,也左右著他們的收入狀況。其次,父母的文化修養決定了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及對孩子的期望值,也深刻地影響著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正如馬克思所說:“孩子的發展能力取決于父母的發展。”
二、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態度。這一點對孩子的個性養成和健康成長會產生極大的影響。有關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家長的教育方式主要有3種類型,即民主的或寬容的、權威的或獨斷的、溺愛的或放縱的。在第一種方式下,父母和孩子的關系非常和諧。在這種教育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個性,如謙遜有禮、以誠待人等。第二種教育方式往往使孩子產生嚴重的恐懼心理,孩子有時會為了逃避懲罰而說謊。同時,經常受到打罵的孩子,其性格可能變得暴躁、倔強、任性。第三種教育方式表現為對孩子百依百順、萬般寵愛,或者對孩子不管不問,任其發展。在這種環境中,孩子一般很難形成良好的個性和習慣,學習狀態也不會好。
三、家庭情感氛圍。它是指在家庭中占主導地位的態度和感受,是全體家庭成員共同營造的。目前,學生大多來自核心家庭。在這種家庭中,盡管還存在著親子關系,但主要關系都是由夫妻關系決定的。如果夫妻關系和諧,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培養就很上心,親子關系也就和諧,這樣的家庭氛圍往往也是溫暖融洽的。在這種良好的家庭氛圍中生活的學生一般都有安全感、幸福感和良好的性格,并向理想的社會化方向發展。反之,如果夫妻不和睦,那么孩子很容易產生焦慮、緊張和自卑心理,缺乏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家庭生活條件。這雖然是一個間接因素,但是對家庭教育的影響非常大。現在的家庭一般都比較富裕,既可以為孩子購置更多的資料(如書籍、報刊、益智玩具等),也可以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還可以帶著孩子外出旅行、拓寬視野。不過,即使經濟條件優越,家長在為孩子購置學習用品時也要有所選擇,切忌盲目跟風。否則,教育效果就可能適得其反。
除此以外,家長還要學會欣賞與激勵,學會批評與懲罰,并且配合學校做好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不僅要重視孩子的學習,而且要重視孩子的身體發育和心理健康狀況,讓孩子成為身心健康、品學兼優的人。
(作者單位:濰坊市寒亭區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