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茉今年上小學一年級,雖然開學才兩個多星期,老師就驚訝地發現,茉茉是一個適應能力特別強,獨立性也非常優秀的孩子。
她沒有像其他一年級新生一樣需要過渡,而是在第一天就完全融入到了小學生活中,能聽懂老師的指令,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
老師聯系和茉茉的媽媽,邀請她在班級群里做了一個小小的分享。
茉茉媽媽說,女兒之所以幼小銜接過渡非常順利,完全是因為在幼兒園時期養成了好習慣。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好習慣、能力都是從小開始培養起來的,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后,是第一個好習慣培養黃金期,家長一定要抓住,積極培養孩子的習慣和能力,只要堅持做到這5點,三年后,孩子比別人家的娃不止強一點。
一、早睡早起,習慣午睡
孩子上小學后,很多孩子早上起不來。這樣的娃普遍有一個特點,就是晚上不睡覺,早上不起床,作息規律非常不好。
孩子上學后,只有早睡才能保證每天充足的睡眠充足,習慣早起,才能保證早上的狀態清醒,能跟上早讀,上課不困。
所以,從幼兒園開始,家長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規律的作息時間。
千萬不要讓孩子跟著熬夜,不要因為幼兒園管理的松,就讓孩子每天晚起。晚上9點必須上床睡覺,早上7點起床,中午盡可能能休息20分鐘左右。
用三年,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孩子上小學后,一點兒不犯愁。
二、每天聽20分鐘左右的古詩詞或者英語的音頻。
孩子在6歲之前,將經歷兩個大腦發育黃金期,其中3-5歲是第二個黃金期,這個階段,家長一定要對孩子進行大量的啟蒙。
1、英語啟蒙,堅持給孩子聽音頻,看英文動畫片,讀英文繪本,這個時期的孩子,大腦中有兩條語言通道,適當的英語啟蒙,孩子上一年級后完全能跟上學校的學習,不抵觸。如果啟蒙的好,孩子的英語能力會非常優秀。
2、古詩詞啟蒙,古詩詞的朗讀背誦,可以培養記憶力,為小學背誦課文打基礎,同時,古詩詞中含有大量的歷史,文化,科學,地理等知識,家長讓孩子多讀古詩詞,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識,提高知識儲備量。
三、每天陪孩子讀一個小時的書
上小學后,不愛閱讀的孩子,注定會被拋在身后。很多孩子從小學一年級才開始培養閱讀習慣,有的娃能順順當當地過渡養成,有的娃則抵觸情緒很強,根本不愿意讀書。
所以從幼兒園時期,家長務必重視親子閱讀,每天堅持最少一小時的閱讀。
在閱讀的過程中,家長要多對故事內容進行提問,引導孩子積極思考。允許孩子對著畫面隨便編自己的故事,提高想象力。
孩子慢慢養成閱讀習慣,上小學后,家長少操很多心。
同時,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還會實現大量的識字,避免了幼小銜接時期突擊認字,對孩子好處多多。
四、每天睡覺前,孩子自己整理玩具。
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后,家長要開始讓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和書籍,養成定期清理的好習慣。
看似非常小的一個動作,實際上卻讓孩子養成了整潔,干凈,做事井然有序,有條有理的好習慣。
孩子進入大班之后,家長還可以增加孩子的家務勞動,比如掃地,刷碗,疊被子,幫忙晾曬衣服等等。
實際上,孩子是很愿意幫助家長勞動的,他在勞動中體會到的滿足感和自豪感,是別的事情無法比擬的,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斷地提高自信心。等進入小學后,家長就會發現,孩子特別自信,開朗,和老師同學相處的也融洽。
五、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不管,你以前多照顧孩子,從孩子進入幼兒園的第一天開始,家長就要注意做到“三不幫”:不幫孩子背書包、不給孩子喂飯、不抱孩子走路。
你在用這些行為告訴孩子,“你已經大了,有些事情要學會自己做了”,用這些儀式感來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在慢慢長大,很多事情有能力自己完成。
不要小看幼兒園的三年,這三年,是孩子秩序感,規則感,以及各種好習慣建立最關鍵的時期;
不要小看這些不起眼的小習慣,這些小習慣一旦建立,孩子終身受益!
我們常說幼小銜接,幼小銜接,實際上很多家長都是在孩子上大班的這一年才開始臨陣磨槍,所以就會手忙腳亂,感覺養孩子太難,特別是銜接不好的孩子,進入一年級,簡直就是一團糟。
孩子的基礎要從小建立,從孩子進入幼兒園的那一天,父母就要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習慣,整整三年的時間,孩子完完全全可以有條不紊地成長,為未來的生活學習做好準備!